关于防弹衣的防护效果,有多种质疑的说法,例如说“只能挡挡手枪弹和低速破片”、“就算挡住了也会骨折、内出血、严重内伤……巴啦巴啦小魔仙什么的”,甚至有人说“穿了会死得更惨,因为子弹穿过防弹衣之后变形”等等。这些话放在半个世纪前,也许是真的。事实上,防弹衣有不同的防护等级,如果穿着一件只II级或IIIA级的防弹衣在不太远的距离上去抵挡步枪弹,被打死也不奇怪。在二、三十年前,能够达到高等级的防弹衣非常沉重,就算是州长大人那样的体格穿上去也会行动笨拙,所以不怎么被使用。然而现代防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重量轻而防护等级高的防弹插板大量生产后,能够在近距离抵御步枪射击的防弹衣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普通士兵的标准配备。
例如美军十几年前全面列装的IBA(拦截者)防弹衣系统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IBA主要由软质的防弹背心(OTV)加上硬质的防弹插板(SAPI)组成,能够在近距离抵挡步枪弹,包括7.62口径的全威力弹(7.62x54r或7.62x51 NATO)。以一套中等尺寸的IBA为例,一件IIIA级的OTV重3.8公斤,一块III级的SAPI板重1.8公斤,一件OTV加前胸后背各一块SAPI板时共重7.4公斤,如果换上IV级的SAPI板总重也就8公斤多。而美军以前所装备的PASGT防弹衣中等尺寸型号重量为4公斤,需要三件PASGT防弹衣一件套一件地穿起来才能达到一件OTV+两块SAPI的防护效果。
OTV作为一件防弹背心的同时也是一件携行背心,士兵可在OTV上携带弹药及其他物品
入侵伊拉克时的美军步兵都是每人一套IBA(一件OTV两块SAPI)
把SAPI塞进OTV的胸前
如果嫌不够保险,IBA还可以换上防护更好的IV级SAPI板,这样总重量也就8.7公斤。不过美军标配的SAPI通常只是III级,因为这样的级别已经能抵御世界上各种突击步枪的直射,包括M16、M14、AK、SVD、QBZ95。不只是美国,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装备。在前些年,国内也生产了既能挡得住7.62全威力弹及95式步枪发射的5.8钢芯弹
的防弹插板,而且其重量和防护效果和美军的相差无几呢。
几种不同款式的国产防弹衣及防弹插板
现代防弹衣之所以能够比以前的轻便却防护效果更好,是与陶瓷防弹插板的出现离不开关系的。因为只靠软质防弹衣,即使堆叠上很多层防弹纤维,多到足以不被步枪弹击穿时,也可能会由于布料的内凹变形使部分冲击由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构成二次伤害。如果继续加厚至不会产生二次伤害的程度,这样也会导致防弹衣太笨重。例如2002年刚进入伊拉克时,由于IBA是优先供应步兵单位的,因此许多装甲部队的车组成员仍然只配备旧的PASGT防弹衣。但在巷战中一些车长或装填手需要暴露在舱口外操作轻武器与靠近的敌军步兵交火,于是有些人就尝试改装PASGT来增强防护力。例如有人把三件大小不同尺码的防弹内衬塞进同一件PASGT中,防护效果和IBA是一样的,而且他们只需要站在舱口上机枪,不用在地上到处跑,所以即使同时穿三件防弹衣很重也没所谓。
但徒步战斗的步兵显然不能这样穿三件防弹衣,所以加插陶瓷板的防弹衣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硬质的板材变形要小得多,甚至不会变形,所以在防护效果上比软质材料要好得多。而且,重量也要轻得多。
士兵改装的防破片背心,增大了3倍防护力(6层)
现代防弹插板有几种不同的材料构成。目前最常见也是防护效果最好的一种就是陶瓷。虽然称之为陶瓷板,但并非整块板板都由陶瓷构成,通常是一整块处理成硬板的防弹纤维作为背面衬层,正面敷设排列紧密的多块陶瓷片构成。之所以要用多块陶瓷,是因为陶瓷被子弹击中后会碎裂,如果用整块陶瓷的话,碎裂面积会很大。但如果使用多块陶瓷排列,那么每次碎掉的只是一块陶瓷。另外即使陶瓷片碎裂后,剩下的陶瓷碎未如果受到防弹板衬套的约束还留在洞里的话,那么仍然有可能再抵御一、两发弹的射击(所以无论防弹衣插板还是坦克的陶瓷装甲都是用外衬紧紧地约束在一起的),再加上并非所有的子弹都能刚好打到一个洞上面,所以一块陶瓷插板能抵御多发子弹的射击。像SAPI板及后来改进的ESAPI板都是陶瓷板。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些陶瓷插板已经救过许多美军士兵的性命了,包括SVD和PKM发射的7.62x54r弹也无法穿透,最多只是在中弹的部位有点痛和积了点瘀血而矣,许多躯干中枪的士兵甚至能立即爬起来继续战士。甚至发生过步枪子弹只是擦中SAPI板的边缘后,
嵌入OTV的内衬中而没有继续深入的例子。2004年进攻纳西里耶的战斗后,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David Bardorf说:“SAPI是上帝赐予海军陆战队的礼物。”在阿富汗的一个美军与反美武装的战斗视频里,一名美军士兵在被游击队伏击他所在的小队时,他一边射击一边大叫着跑下山坡来吸引游击队的火力,让队友成功迂回攻击游击队的侧翼。期间他先后4次中枪,每次中枪都是停顿一下、反应过来后就继续边跑边叫边射击,事后检查也只是在中枪的部位红肿淤青而矣。
7.62子弹擦过SAPI板的边缘并嵌进OTV中
在这里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发生在伊拉克的海豹3队“27哥”事件了。2007年4月6日,这个叫Douglas "Mike" Day的家伙带皇协军一起冲进反美武装盘据的屋子,但皇协军自己跑了,只留下他一个人被AK围殴,因为身中多枪受伤昏迷倒地,虽然有部分子弹被防弹插板挡住,但也有很多子弹打中没有被防弹插板覆盖的部位。对方也很清楚防弹插板的作用,于是走上来拉开他的PC背心对着锁骨位置补了两枪(但不是打头),大概以为他一定挂掉了,所以就没管他,转身继续和窗外的其他海豹们对射。而外面的海豹也不知道Douglas挂没挂掉,也不敢扔炸弹,只能互相对射。就这么互射了20分钟,Douglas从在昏迷中醒过来后,看到敌人背对着他与窗外的战友交火,于是左手单手用P226打了22枪干掉这4个敌人(中途单手换弹匣一次),在打手枪期间,防弹板再次帮他挡了4枪。战斗后统计,他一共被AK打中27枪,其中11枪都是被防弹板挡下的,而其余16枪因为不是打中要害部位,所以虽然他要坐着轮椅回国疗伤,但养好伤后,现在还能活蹦乱跳的。
假如没有陶瓷板,打中身体那11枪就算不立即要他的命,估计后来也是来不及抢救了。而那11枪大部分是集中在插板的中央位置而不是分散在各处。这也说明陶瓷板是可以抵御多次射击的。
活蹦乱跳的Douglas "Mike" Day
目前而我国的防弹衣生产商也能生产这种陶瓷板,其重量、防护面积和美军的SAPI差不多。在试验中,国产的陶瓷板能在20米以内的距离上抵御5.56 NATO口径的M16步枪、7.62 NATO口径的M14步枪、7.62x54r口径的85式狙击步枪、5.8口径的95式步枪。而下面所提供的视频截图,就是国产的陶瓷板抵御QBZ95式步枪射击的试验,这种国产陶瓷板的大小和重量都和美军的接近,而效果也是一样的好。在试验中,5.8mm钢芯弹无法在近距离洞穿国产陶瓷板,而且背面的衬层没有产生大的变形,也就是说,不会对人体构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国产陶瓷板试验,可轻松抵挡95步枪近距离射出的普通弹
背面没有严重变形,这样在中枪部位也不会对人体构成严重的内损。
陶瓷插板的内部结构,包括一块纤维背衬和紧密排列的多块陶瓷
这块国产的防弹插板将要接受步枪弹的考验,红色贴纸是将要射击的部位
上图那块插板上贴的红色标记是测试中将要射击的部位,除了四周边角各打一枪外,中间要打两枪,一共是十枪。也就是说,防弹插板并不是只中一枪就没用,一块合格的防弹插板可以抵挡好几枪。
另一种防弹插板材料是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例如荷兰的Dyneema(迪尼玛),或是美国的Spectra(音译“斯派克特”,或者译为“光谱”)。这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可以加工成软质的纤维布,作为软质防弹衣使用(例如美军现装备的OTV就是采用Spectra,比以前使用凯夫拉的PASGT防弹衣要轻巧但效果不弱);也可以加工成板材,作为防弹插板使用。
与陶瓷板相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重量更轻,例如迪尼玛防弹插板就因为密度很低,可以浮在水面上,如果在防弹衣上使用迪尼玛插板的话,武装泅渡时要比陶瓷板轻松一点(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打算做一个迪尼玛电脑背包,遇上街头枪战时可以用来保命,不慎掉进水里也可以保命)。不过采用纯粹的迪尼玛材料做防弹插板有个缺点,就是不如陶瓷板坚硬。在一个国产迪尼玛插板试验中,虽然由M14在近距离发射的子弹无法洞穿迪尼玛板,但却产生了较大的凹陷变形,这样会对人体构成严重的二次伤害(真有可能震断肋骨的)。所以这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实更适合用作陶瓷板的背面衬层,后来这个厂家就生产了正面贴有陶瓷片的“改良型迪尼玛板”。
用M14射击全威力弹测试国产迪尼玛板
虽然没有被洞穿但背面变形比较大,实际是不合格。后来在前面贴上陶瓷片就没问题了
另外,防弹插板里其实也有使用合金钢的,但与上述的非金属材料防弹插板相比,在相同防护面积和重量下的防弹钢板只能抵御手枪弹射击。下面的照片里就是一种国产的钢制防弹插板试验,虽然能够抵挡79式冲锋枪发射的钢芯弹,但却抵御不了56式冲锋枪发射的步枪弹。与前述的非金属插板相比,钢板有两个优点,一是便宜,二是保质期超长,可以存放很多年(其他防弹纤维最长的也就十几年)。现在国内有部分警察装备的防弹衣里就是使用这种钢制插板的,除了成本低,大概也是考虑到一般的武装歹徒使用步枪的也不多吧。
只可抵挡手枪弹的钢制插板


那么,既然硬质的防弹插板防护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不把防弹衣干脆做成硬的呢?那是因为如果把防弹衣做得好像中世纪的骑士盔甲那样,不但穿着起来不舒适,而且也会导致行动不便,士兵很难上窜下跳,做出各种战术动作来。所以不但不能制成把防弹衣做成全硬的,而且就是防弹插板本身的覆盖面积也是有限的。软硬结合是当今的防弹衣潮流,大多数防弹衣是在前胸和后背能够插入防弹插板,例如由OTV改良而成的IOTV就在腰两侧也能插入两块面积较小的防弹插板,从而提供更周全的防护。
但即使如此,腋下和肩部仍然是防弹衣的软肋(在2002年“森蚺行动”中,一名穿着IBA却不幸被打死的101空中突击师士兵是因为子弹恰好从OTV侧面的前后护甲之间松紧带的位置射入),这些部位如果也塞一块硬硬的东西,必然会影响手臂的动作。事实上,许多美军士兵甚至不在他们的IBA防弹衣背部插入插板,因为IBA背部插板在卧姿射击时会与头盔后沿顶在一起,妨碍卧姿射击。所以他们只在前胸插入一块SAPI板,反正作战时尽量不要背对敌人就行啦。
另外,由于防弹插板本身的防护级别就比较高,有III级或IV级,有些特种部队在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时为了动作更灵活,干脆连软质防弹衣都不穿,只穿一种可以携带一块或两块防弹插板的战术背心,这样会比全套的防弹衣+防弹插板要轻便得多、透气得多。这种没有防弹功能但可以携带防弹插板的战术背心被称为PC背心,即“携板背心”(Plate Carrier Vest)
PC背心开始只是在特种部队中使用,后来常规部队也看到这种背心的好处。也开始大量采用PC背心而不再IBA。
MBSS是早年海豹流行的PC背心
COD4里的普莱斯大叔,穿的HSGI WASATCH也是一种PC背心
有快脱功能的CIRAS背心也是本身没有防弹功能的背心,但可以携带防弹插板
一些陆军单位装备的Eagle MBAV-A也是PC背心
这种因为曾经淹死过几个海军陆战队的
远征军直属侦察连(Force Recon)之后设计的CIRAS背心也是用于携带防弹插板和随身弹药的,它有快速解脱功能。后来好多厂家都研制了有快脱功能的PC背心,前几年印度自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件快脱防弹衣,这是在向宇宙第一大国斯密达学习吗?
在黑瞎子岛巡逻的边防部队,他们穿的山寨MBSS里面没有插防弹板所以看起来有点儿松垮垮
最后还要提一提龙皮防弹衣(Dragon Skin SOV,也翻译成“
龙鳞甲
”)。这种防弹衣其实也是软硬结合,不过它并不是采用一整块的陶瓷插板,而是把多块小圆片状的陶瓷板好像鱼鳞一样铺叠成一大片,缝合起来制成半软硬的防弹衣内衬。因为可以变形,所以这块防弹内衬的防护面积比硬的插板更大,而且更贴身更舒适。在某些中文文章里谣传龙皮能够抵御12.7机枪弹,但官方网站上都不敢这样说,只是说有III级或IV级的防护能力,我怀疑这是有人翻译NIJ IV级标准时错误地把.30-06口径的M2穿甲弹误会为M2机枪发射的.50子弹了。(注:有人提醒,也可能是有人翻译资料时把Pinnacle Armor公司的防弹屋参数当成防弹衣参数了)
龙皮虽然比IBA防护面积更大,穿着更舒适,但防护级别也就是III级或IV级两种。而且龙皮对二次伤害的防护效果有一点受人质疑,因为整块的防弹插板就类似于“板甲”,而龙皮则类似于“锁子甲”,而且龙皮的陶瓷片也不如SAPI或ESAIP板的厚。在伊拉克曾经有个别美军士兵听信广告而自费购买龙皮,等实物到手后却又信心不足,于是干脆把公发的SAPI板也插到龙皮里面提供双重保护。
但同等防护级别下,龙皮就已经比IBA要重30%。
而现在美军连IBA都嫌重,干脆穿PC背心,更重的龙皮自然也就没人看得上了。
另外,在吹嘘龙皮的软文中说龙皮没有通过美军的测试是因为国防部作弊。但事实上龙皮没有通过的项目是模拟阿拉斯加环境的低温试验。因为在低温状态下橡胶的弹性不足,不能有效约束住那些陶瓷小圆片,结果这些小圆片全散了。
龙皮的圆形陶瓷片
用橡胶约束固定起来的小圆陶瓷片组成的龙皮内衬
另外,上面说了那么多防弹插板的好处,是不是表示只要装备了防弹插板就无敌呢?当然不是。首先,防弹插板是有级别的。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制定的NIJ防弹标准,这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标准,国际市场的大多数防弹商品都是采用NIJ标准。前面文单中提及的级别均为NIJ标准。
NIJ标准
如前文中提及的各种防弹插板,之所以能够抵挡步枪弹,皆因为都是III级或IV级的标准。如果使用超出这些标准的武器来射击,就未必能扛得住了。且不说12.7这些大口径机枪弹了,如果你找一把.300 WIN MAG口径的狙击步枪打穿一件加了陶瓷板的防弹衣,也可以硬说是“哟,明明就挡不住步枪弹嘛”。
当然,距离很重要,IV级可以抵挡近距离发射的7.62mm全威力步枪弹,也可以抵挡很远距离发射的更大威力的枪弹。比如下图,一名伊拉克士兵被很远距离打过来的14.5mm机枪弹打中脑袋,子弹只是嵌了进去而没有要了他的命。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中国的标准有几套,而且军、警标准各不相同,下面提供的参考是GJB 4300-2002《军用防弹衣安全技术性能要求》中的军用防弹衣等级设置。
GJB 4300-2002标准
另外,无论是NIJ还是GJB,这里提到级别都不只是以“挡住”为标准,评介的准则是要射击贴在规定成份的胶泥上的防弹衣,如果弹头没有穿过,但胶泥内陷坑的尺寸大于规定,也被判定为不合格。因为这样的防弹衣即使能挡住子弹不穿透,但中枪的人也可能受严重内伤,即二次伤害。比如几十年前就有一起例子(当时防弹衣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一名身穿凯夫拉防弹衣的美国警察被.45 ACP手枪子弹打中,虽然弹头没有穿透防弹衣,但却有一根肋骨折断而刺穿内脏,最后失血过多而死。这也说明,硬质插板的优点就是可以整体吸引弹头动能,而不会使弹头能量集中在命中的部位上。

另外,防弹衣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在上图的这个试验里,原设计用于抵御54式手枪或西方9mm手枪发射的子弹的软质防弹衣,在国产QSZ92式手枪发射的5.8mm手枪弹面前如同纸糊一样,但确实能抵挡54式手枪发射的钢芯弹。所以我们并不能说这件防弹衣质量不好。
被击穿的“护神”防弹衣
上图是笔者07年底一次烧枪活动中射击过的一件国产“护神”牌防弹衣。这件护神被完全洞穿并不是说它的质量很差,而是因为护神的防护级别是54式手枪发射的钢芯弹和79式冲锋枪发射的铅芯弹,而我们是用56式冲锋枪在100米距离射击的。而如果是79式冲锋枪发射的钢芯弹,同样可以在近距离击穿这件防弹衣,即使54式手枪和79式冲锋枪的口径相同,但初速却是不一样的。
护神里面的“甲片状”钢板
所以,不提防护级别,不提用什么枪什么弹在什么距离上来打,就轻言防弹衣能不能挡子弹,这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