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20网友SHOW】
电影《恐袭波士顿》点评链接 https://weibo.com/p/100120182374
【NO.1120网友SHOW】https://weibo.com/3216836631/FuWYCnIrv
@及屋PERFOUSE 10分
影片很精彩,因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并没有那种全场持续震感的视觉冲击和枪战效果,更多展现波士顿人民再遇到灾难后团结一心的态度和精神!还有爱可以战胜一切的信念!很值得我们学习
。
@理性的可乐 10分
感谢新浪观影团提供的这次观影门票,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会只是听说波马爆炸案。最近这两年接触马拉松才真正了解到波士顿马拉松的历史,影片还原度很高,包括很多细节,全城出动,全民参与,一场袭击事件让人们更好的团结在了一起。有点疑惑为什么他们大多数是一个人出警,没有搭档。影片很棒。我给十分。
@小白shenshen 10分
感谢新浪观影团的福利,可以提前看到这部口碑非常好的电影,很喜欢电影里把真实录像、摄像头画面剪进电影的感觉,十分真实~选角也很了不起,演员与真实角色还原度达80%~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并不是一味的煽情说教,真的让人感动~看之前犹豫了很久,前面铺垫的生活越平常、美好,当爆炸发生时冲击感越大,一直承受不了这种感觉。
@未因风起99 8分
这部电影是根据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真实事情改编而成。虽然是恐怖袭击,但是电影并没有把爆炸的惨烈当做卖点,而是通过不同人的角度切入,参赛者,警察,当地领导,恐怖分子,恐怖分子的朋友,家人等,爆炸发前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爆炸发生后每个人的反应又各不相同,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但是大家对待生活的态度却是积极的,爱,让他们凝聚在了一起!以及后来全城通缉恐怖分子,警察与罪犯激烈的交火,受害者术后的慢慢康复,都是从叙事的角度一步步在展开。
虽然没有特别煽情,但是很多时候却让你忍不住想哭。
@Tsui进 8分
来自于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真实还原了案件现场,FBI、当地警方在102小时内全力通缉真凶,阻止了犯罪分子下一步攻击行动的英勇事迹。彼得博格标志性的手持摄影与Trent
Reznor & Atticus
Ross的配乐,把观众身临其境的带到了现场。夜间巷战那场戏堪称一流。整部电影情节有条不紊,节奏张弛有度,气氛也营造的恰到好处;充分完成了主旋律电影该完成的所有任务。
@chenchen0567 6分
感谢新浪给我这个观看《恐袭波士顿》这个电影的机会,非常的感谢,我觉得评价确实是一般,电影故事就是围绕着一场马拉松赛事上发生的恐怖袭击展开的,开始只是警察在抓人,后来是整个波士顿居民在和警察一起去抓恐怖分子,整个故事的中心其实是在说爱可以化解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难题。电影开头是各种的环境的介绍,包括各种警察的背景,恐怖分子也在准备着计划,马拉松赛事开始后,恐怖分子把装有炸弹的压力锅放在了现场,最终引发无数人的受伤死亡。警察努力在寻找他们这些恐怖分子,随着嫌犯的确定,但就是苦于找不到罪犯,最后没办法,警察发动全体人民去捉拿罪犯,机智的中国人成功逃脱恐怖分子的控制,逃出车来报警汇报,到最后的枪战,其中一个恐怖分钟党产被消灭,于是另一个成功逃脱,最后在一个剧名的小船里找到了最后的恐怖分子,整个过程感人至深的。电影故事来源于真实,但因为真实的感觉就是枪战很不错,但是剧情很平淡,没突出足够出来,看的出来导演想法很好,但就是确实没拍出,剧情上的跌宕起伏确实不足。
@十八子卧耕南阳 8分
参加了提前观影。影片以故事片形式拍摄了2013年美国波士顿恐怖袭击的事,同时利用时间轴,突显其真实性。里面普通警察的反应细微贴切,小规模的枪战也很真实,偶尔夹杂一点小玩笑,总体而言,是一部不错的故事纪录片。但有一点让我有点不太适应,就是男主突然大段大段说,爱能抵抗恨,爱必胜等等,这段台词浮夸且突兀,莫名其妙。
@C龙-龙爷在此 7分
影片真实还原再现了4年前波士顿马拉松的灾难,人设交代清晰,最后通过感人励志的纪录片结尾,体现出波士顿人不屈不挠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精神,事件当事人积极面对生活,没有被这场灾难打败,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影片,值得推荐!
@黄钟公_我 9分
对本片我最初没报太高期望,但是影片可看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可以说是我近期看过的同类电影里最好的,远胜过天空之眼和萨利机长。把“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改编”的纪录片拍出了故事片的精彩,场面宏大,用于拼凑整体的不同的人的故事真实温暖,台词时而逗趣,用主观视角解读了客观事件。片中中国小伙的角色设定特别真实,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非常亚裔非常我们。美帝有关部门面对空袭的反应还是很快的,处理起来也相当积极。影片最后和同类电影一样,打温情牌,回归到爱和鸡汤,既没有深究空袭发生的原因,也没有探讨如何建立应对机制,就停在影片情节和真实纪录的交叠影像里,总让我觉得缺了点什么。
@可乐的日常 8分
一部纪念波士顿恐袭的影片,分别用警察、平民、恐怖分子三个视角描述了恐怖袭击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影片没有聚焦于单一人物英雄式的歌颂,而是用写实的手法,分别描述了各个人物在这一特殊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真实发生的案例很好的融入进电影剧情中。影片最后有对恐怖袭击的反思,有生活中人们对爱的呼唤,展现了人性在普通民众中的光辉,很不错的收尾。好莱坞再一次展现了对特殊事件的改编能力,可谓写实灾难片的典范。
@芒果爸爸不是西瓜 8分
罗夏,你看到了吗,你死后的世界就像波士顿,人们团结在一起。这次并不像以往,只突出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影片塑造了很多英雄,他们不像马克沃尔伯格,临场应变满分,对犯罪现场环境了如指掌,他们只是普通人,是守在男孩尸体旁不曾挪动一步的警察,是死也不放开抢的青年,是拼命逃生的大学生,此时的波士顿,是无坚不摧的。
@JuliaLau小澄 5分
只拍出了事件发生的情况,应该是基本按照客观事实拍摄的。但感觉应该能够深挖一下事件更多层面的东西,比如袭击者为什么炸弹袭击,事件发生时如何应急处理的,警方、医护、民众的各方反应之类。这部电影有点浅了。
@轶康哥哥是我啦 8分
昨天晚上来到博纳国际影城朝阳门悠唐店,观看了电影《恐袭波士顿》,感谢新浪观影团组织的观影活动。这部电影我给8分,这部电影是讲述13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期间发生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为此我还特意查了一下这个事件,确实给我震撼很大。这部电影开头的前20分钟有些冗长,因为从电影的描述来看炸弹客是很显然的,所以没有悬念。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警察与炸弹客以及华裔受害人与炸弹客的对决。我更感觉这部电影应该属于纪录片的范畴,让人铭记历史,更多的人团结起来,让恐怖袭击不再发生。
@点赞狂魔韩大卓 9分
周一晚上来到北京博纳影城朝阳门悠唐店观看了影片《恐袭波士顿》点映场。非常感谢博主@新浪观影团 组织的这次点映观影活动,博纳影城的观影环境也是非常赞!座椅舒适而且屏幕也很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来这里观影~这部影片我给9分。由于之前对于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恐袭事件有过比较多的了解,所以我在放映前也是对这部影片充满了期待。131分钟的观影结束,结果也并没有让人失望。《恐袭波士顿》这部电影高度还原了4年前的波士顿马拉松恐怖袭击,无论是演员选角还是故事主干,导演做到了力争真实,接近真相。影片以时间为线索,马拉松比赛前后不同的时刻作为节点,对每一个时间点里的人物以及事件都有十分细腻而又深刻的描写和展现。电影的开头气氛是祥和与宁静,马拉松开赛前的波士顿城像往常一样,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不同人物的出场或许会让观众有些凌乱,还没搞清楚他们的身份时镜头就切换到下一个人物的生活场景(当然汤米和恐怖分子的身份还是能够分辨的)。而影片真正出彩的地方从开头就体现了出来——人物细节刻画。在众多人物先后出场的情况下,能够让观众有所印象的并不是角色的脸,更多的是人物细节:包括人物的肢体动作,语态、表情以及心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那位老警官,去商店给妻子买早饭时有一个在门口放烟的镜头,在之后一段时间里老爷子并未出现。直到追捕逃犯时,镜头首先切换到的就是熟悉的烟头,实现了人物前后完美的衔接。影片在描述马拉松爆炸现场也基本做到了还原事件真相。最主要的就是监控摄像的引入以及多视角镜头的转换,让观众仿佛置身与现实场景中,感受当时现场的惨烈与慌乱。一名儿童不幸遇难,而一位警察自始至终站在他的身边,直到遗体被抬上救护车,警察强忍泪水敬礼目送其离去的画面令人动容,在事故现场背景的映衬下,场面之震撼触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影片展现的是人性的坚强与不屈,面对生命的尊重。当灾难来临时人们不退缩,而是选择站在一起,与邪恶势力抗争到最后一刻。《恐袭波士顿》真正达到高潮的时间节点是爆炸发生后追捕嫌犯的那100多个小时。枪战,飙车戏份层出不穷,保卫波士顿城的争分夺秒的紧迫感让每一位观众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最佳镜头当属中国留学生孟丹驾车被嫌犯劫持,在加油站孟丹逃出汽车前那一系列镜头的刻画,你就能明白这部电影在细节处理方面做的有多么的用心。慌乱的对话、颤抖的嘴唇、额头上的冷汗、安全带镜头的推近、纠结的心理、摘下眼镜的肢体动作以及逃跑时的高空镜头俯拍——你会发现人的逃生本能是有多么的强烈。当然孟丹的台词还制造了几处笑点,在这里就不透露了。如果提一些不足的话就是在影片在与监控摄像转换之间,过渡效果或许可以运用的更好些。监控摄像主要目的就是还原事件真相,但是在影片中有几处镜头监控镜头的出现显得并不恰当。包括嫌疑犯焦哈尔去超市买牛奶以及加油站便利店购物,这两处场景并未成为影片中破案的直接线索,监控画面的插入略显生硬,还不如直接以电影的视角进行拍摄。另一个不足就是最后逮捕焦哈尔时提供线索的老人戏份有些少,不知是否是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因。如果能多一些老人从发现嫌疑犯到打电话报警的戏份就更完美了,因为从他发现船体有异常,然后到一堆警察就来了,时间貌似都不到一分钟,这一部分给人的整体感觉比较仓促
。影片结尾处建议大家观看完整,虽然不是什么彩蛋,但是几段对于此次事件当事人的采访和照片还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影片结束放映后,影厅的观众们也送出的掌声。《恐袭波士顿》展现的浅层是一次恐怖袭击事件,深层则是人性的光辉与城市的力量。“BOSTON
STRONG”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慰藉了逝去的灵魂,也激励着经历灾难后这座城市的人们——始终团结一心,拥抱彼此,爱让我们更有力量!
@若丝若丝 8分
周一晚上来到北京博纳国际影城朝阳门店观看了影片《波士顿袭击》,感谢博主@新浪观影团 组织的观影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参与进来!这部电影我给8分!影片是根据波士顿袭击事件拍摄的,影片开头是波士顿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马拉松比赛,热闹欢呼的场面与随后的爆炸造成的恐慌和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让人体会到了恐怖袭击的残酷与邪恶。但在袭击后的混乱和恐慌中,我们可以看到市民和警察们的团结和爱,市民们跟随警察们的指挥迅速撤离爆炸现场,警察在处理完现场后便立刻着手调查嫌犯。经过几天的缜密调查,终于锁定嫌犯并最终公布照片,这一举动引起了嫌犯的逃离,逃离过程中劫持了一位华裔,华裔在劫持过程中趁其不备逃跑并报警,给警察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后便展开了逃犯与警察的枪火搏斗。整个过程甚是精彩与刺激,搏斗过程中还不断有市民提供帮助,其中一位市民给警察扔了一把斧头,让警察用来对付逃犯,搏斗中市民们的出现为整部电影的紧张氛围中增添了几分笑点。最后,警察制服了逃犯,在爆炸中分离的亲人也得到了团聚,其中一对失去双腿的夫妻在康复后安装了假肢,并继续参加马拉松比赛。电影最后,主角警官说到,恐怖袭击是邪恶的,但是他们永远无法战胜大家的爱与团结!
@kuroro宝宝 10分 (影评涉嫌抄袭)
他选择的,是一个普通人都会的,跑。如何跑,如何与歹徒周旋,此片的精彩之处,从这里可窥得一二:演员细微的肢体语言,微表情,充分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真实的恐惧;游离又若有所思的眼神,一气呵成的展示了从懵逼到略微镇定的心态;逃脱后慌忙又不失冷静的报警求救,便是一个心思慎密的普通路人对求生本能最好的诠释。远比张牙舞爪大吼大叫的演绎来的精彩,节奏把控堪称一流。本片最可贵的,不是主旋律精神的盲目宣扬,也不分门别派,不阐论谁是谁非。反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警察、受害者、犯罪者,以及这些普通人的家人。真实的展现他们在面对沉重伤痛下的种种。。。(不剧透,观者自知)由此可见,何为一部真诚的电影。本片在美国电影协会(AFI)电影节上放映后,得到了观众们长时间的起立鼓掌。而我在看完电影后,也觉得自己能感受到电影对整个美国社会精神的凝聚。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温暖莲花1251 10分 (影评涉嫌抄袭)
其实,主旋律电影是很尴尬的存在。因为基本上,它们不仅剧情是安排好的、结局是已经注定了的。更关键的是,它们的要表达的主题,总是过于明确的。于之所以有这样的口碑,首先是因为本片讲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爱国者日”是美国的一个节日,最初被定在4月19日,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
@Smile晴兒R 9分
真的很赞的片子,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情况、与当时的视频无缝对接,让观众感受很真实,尤其是很多当时的真实视频与照片,剧情很紧凑,虽然做好了事故发生的心理准备,但是爆炸还有枪战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也为中国的小伙紧张……只是最后看照片的时候没有真实的中国小伙长得帅,不知道说的英文外国人是不是真的听不懂,不只是描写的真实影像,而是让人反思,明天和意外去,真不知哪一个先来,祝福所有人都去平安快乐幸福。
@疑心病是种病 10分
完全好看,2013年恐怖分子袭击真事改编,刚开始每个幸福和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痛恨恐怖分子的存在,年仅13岁的小孩子的生命永远停止在2013,直到后来,受害人的自述让人感动不已,佩服他们的坚强,影片最后大家都发自内心地鼓掌,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点赞感谢新浪观影君。
@养得胸中恬静 9分
相比天灾,马拉松恐袭是人祸,更让波士顿警民同仇敌忾。整部影片下来,一个一个的普通人,无论市民还是警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大全的伟大形象塑造,但是,每个人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家人以及自己的职责。一对恐袭中重伤截肢的小夫妻,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彼此关心、互相支持,并重新站在了马拉松的跑道上;一对父子,孩子还坐在童车里,同是在遇袭后分开被送到了不同的医院,最终同是在警方的协助下团聚相拥;一位热心市民,顶着枪弹打开家门,扔给枪战对峙中的警察一把长锤“警长,给你把锤子!”全场大笑,同时,观众们都很感动;一个华裔IT小哥,不幸被恐怖分子连人带车劫持,小哥苦苦哀求无果后,瞅准时机勇敢跳车,并成功报警,面对警长小哥冷静报出了GPS追踪号,令警长叹服!是的,也许我们华人外表很弱小,内心也胆小怕事,但是大敌当前,一样会爆发出惊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正义感!还有中弹后依然拼命护枪不肯让歹徒得逞而最终英勇殉职的年轻巡警;还有那两位几次被歹徒炸弹袭翻,仍然苦苦坚守对峙的警察;还有那隔壁城市年老的警长从容穿上防弹衣,绕到敌后堵截,并漂亮地制服歹徒;以及男主的愤怒、悲伤、对妻子的抱歉和凭借熟悉片区的经验来协助FBI锁定罪犯...波士顿不倒!随着影片的结束,全场响起发自内心的掌声......总之,这是一部平凡中可见不平凡的影片,它是那么真实不矫揉造作,而又那么令人感动和振奋。
@落之非洛 10分
这是一部人为的灾难片,不是因为自然破坏,不是因为人类渺小,反而正是因为人类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普及,让炸药这种可以1VN的热武器可以在区区两个人的手里造成巨大的灾难和危害,不过……这里没有恐惧。据说是真实改编的电影,这类型的其实很多,不管唐山大地震,或者是之前大火的战狼2,都有点真实背景。电影,归根到底,只是一种精神的展现,他可以描绘出你期待的未来,也会显现生活没有的欢乐和戏剧,自然还会有悲情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因为有真实的事件做依托,所以就不讨论逻辑性了——而且我觉得讨论理性,是对这部电影的侮辱。影片开始比较个人化,有凶杀案警察因为个性化原因惩罚降职,然后查各种普通案件和当交警之类让他觉得丢分的事;也有美丽的医生辛苦回家和男朋友相约假日的计划,展示她收到的病人礼物;还有中国小伙努力的工作,卖着外卖APP,见到心中女神的忐忑;还有年轻的巡警,遇到主动牵他手的女孩,相约见面,憧憬腼腆的爱情;’还有年纪比较大的乡村警长的日常生活,很单纯,而且毫无交集。哦,还有一个,本片的主人公团队,穆斯林信仰者,有哥哥,有弟弟,还有哥哥的老婆,和一个非常非常可爱的女儿。恐袭嘛,怎么少得了原教旨主义呢?哥哥立场比较坚定,算了,叫哥哥觉得比较侮辱这个词,后面他戴黑帽子,就叫黑帽吧,弟弟白帽。有一点画面是他们在和人沟通袭击细节的。不过其实有没有都知道会是他们了。坏人是引爆事件的火药,而让这么多普通人有交集的是一场活动——马拉松,一个很健康,很积极,而且代表和平的活动。很多人参加,警察局长也参加,州长也在现场观看。代表人类世界繁荣的主要特征其实就是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可惜,这也会成为反人类行为的最好目标。毫无疑问有爆炸,连环的爆炸,死人了,受伤了,三条生命,很多人的身体,幸福,一瞬间的不见了,怕吗?怎么会不怕呢?跑吗?好像没人跑,也许是因为相信警察,也许是知道不应该跑。你受伤了,你需要帮助,你没有受伤,你可以帮助别人。灾难过后第一时间所有人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帮忙,不过心是好的,行为还是要有限制的,有个8岁的孩子死了,警官想收起他的尸体,被阻止,因为……还破案,要找到凶手,要避免更多人受害。恐袭嘛,规则是FBI,不过负责人在没确定之前有点推脱,他考虑的比较多,政治,经济,种族,信仰,····人类总是很复杂,政客总是比较漠视生命,不过在发现证据第一时间他就认了。这是责任,该做的必须做。清理厂房,建立指挥中心,看起来比较有大片的感觉。侧面也是一个规范化的应对。好了,影片的高潮来了,不过这个高潮其实很平淡,他不是中国电影那种全民亢奋的积极去做什么,只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能力可以做的事。FBI用科技找坏人,地方警察用熟悉来找坏人,调取监控,判断哪里有监控,挨个识别,找出异常。警官很累,他原本膝盖受了伤,可是他更大的痛苦是心痛,看着一个个好人,至少是一个没有做恶的人,死在面前,才8岁的小孩,死在面前,因为一件和他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他很愤怒,他还很害怕,因为他加了妻子来现场,所幸妻子没有遇到危险,家里来了一群人,不停的问恐袭进展,他不想理会,不想回答,他只想那些人全部滚远点,他像一只受伤的雏鸟一样在妻子的怀里哭泣,没有高大上的理论,他对妻子道歉,不该让他来,他很害怕,幸亏妻子在身边,所以他不会崩溃,也不会被打倒,就像那句歌词一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里面有个小插曲,在没确定的时候FBI负责人不肯公开嫌疑人照片,然后局长愤怒的要求担保和司法部长通话,结果不知道谁告知媒体获取了消息,直接通知30分钟后公开,是通知,而不是申请,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媒体有自由发布的权利。年轻的情侣腿都被截肢了,打击自然很大,但是过去的已经不能再更改,与其后悔,沮丧,愤怒,抱怨,不如展望未来?呵呵,那太遥远,现在两个人都很脆弱,不过,幸运的是,这时候有你在身边。最后的结局自然是罪犯伏诛,皆大欢喜。大家用自己的努力保卫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因为对破坏的愤怒,因为对在乎的身边美好的爱。不管你的身份是局长,市长,州长,还是小警察,普通民众,善良和美好不应该被打败,你永远阻止不了邪恶的发生,因为我们都很脆弱,但是我们也很勇敢,因为有爱,因为在乎的东西,会让你忘记恐惧,坚强面对。 电影最大的特点在于,一方面没有某个主人公是主角,来塑造英雄,也没有一大群人很积极却显得有些虚伪的热情参与,但恰恰是这样适可而止的努力,却让你感觉到很美好很强大,波士顿不倒,不是因为强大,只是因为心有守护。另一方面让人很愤怒恐怖分子的恶劣,这种邪恶不是因为穷凶极恶的外貌和动作,只是因为他伤害的是最单纯的美好。最后结束的时候全场都有一瞬间的安静,非常安静,然后是自觉的掌声。不是因为有明星,有原创团队在看,只是单纯的献给影片。他足够好,因为你会感觉到强大的根源,和作为人的骄傲。
@Veronica庚家小花花 10分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恐怖袭击事件改编而成的纪录片,穿插着当年留下来的影像资料,没有英雄,只有一群为了守卫波斯顿兢兢业业的警察,只有一群热爱城市的市民。2013年4月,我刚刚升入高三。2017年,在我大四的时候,能够坐下来重温这部影片,能够感受到绝望深处的爱与希望。影片运用了明确时间递推、地点转变的手法,看似普通的生活状态,爆发前的沉默。买车的华裔青年、吻别的恩爱夫妻、在面包房里忙碌的店员、推着儿童车的父亲、以及,喧嚣的马拉松比赛。尽管对剧情未知,却也不可避免的明白这是一部恐袭案,所以在每一个简单美好的画面到来的时候,提前“预知”了未来的惨淡与恐惧。导演讲故事娓娓道来,不需要夸张的表现,却能够牢牢抓住观众的内心。主演马克.沃尔伯格是一个小人物,一个“平凡的英雄”,一个城市警察。他了解城市的每一寸角落,了解每一个监控的方位,为了破案奋不顾身,忍着膝盖的疼痛,奔跑在救灾的路上。FBI探员,他们也并不是被神化的存在。他们也需要通过8000警察一份一秒回看录像而追踪蛛丝马迹,他们也需要城市警察的协助来加快搜索速度,他们也需要一遍一遍确认信息判断能否对外公布。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无数的警察,用生命血肉阻挡犯罪。麻省理工外的警察肖恩,为了保护手枪不被犯人带走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年迈的老警察头发花白依然奋斗在最前线,与凶犯拼死搏斗。在这场以仇恨为名的恐袭里,人们用爱铸造起希望的桥梁,用爱拯救了波士顿。在爆炸中失去肢体的人们,坚强的安上假肢,坐上轮椅,参与了新一届的马拉松。他们跑过那条街道,他们战胜了自己。在这之前,他们守护了波士顿。这场爆炸案的遇难者,餐厅经理Krystle Campbell,中国女留学生吕令子和一个8岁的小男孩Martin Richard。影片并非刻意讲述他们的故事,而是在结束时放出照片予以哀悼,这也闪耀着创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更多人性的光辉。生死一念之间,人性光芒万丈。
@槑槑槑槑槑槑 10分
热泪盈眶、看的看的突然发现画质好差啊、仔细一想发现原来这部电影部分情节直接用的当时的录像完全还原的、尽可能的还原了真实的历史故事、看的非常感动、本以为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半个小时就叙述完了、当以为过了半个小时的时候打开手机一看已经过了90分钟了、片子排的非常好、希望有机会再看一些类似的纪录片?真的看的很感动、被剧中中国留学生慌张时候的口语给萌到了……
@hi小恒 8分
当年也关注过这则恐袭新闻,看完影片不得不说依然真实震撼,美国式电影的开头交代,人物关系脉络的一一梳理,层层铺垫逐步递进,不得不说开头的一段时间虽然节奏慢,但一直在等待那两声爆炸,也可能是题材关系,影片无形中给人的紧迫感。事件发展中,交代了小人物在恐袭中的情感变化,从无助到勇敢,从无序到拼搏,给人的感觉积极努力,影片中巷战和追捕也是充满激情,偶尔的搞笑片段也时不时缓和了观影者的情绪。影片末尾的事件真实人物与照片的回顾有点睛作用,代入感很强,很感动也很感慨。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整体基调不消极,松弛有度,把握住了情绪变化,细节处理很到位。
@欢刀俎 10分
惊险刺激、悲愤感动。观影结束后感觉还是心有余悸,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总是充满力量,而且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看完让人有不少感叹,也觉得要更加珍惜此刻的生活。很真诚贴心的礼物是马拉松的标识编号,总的来说电影带给观影者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jm美羊羊 10分
这部电影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很多演员都是按照现实中原型的样子挑选的,影片大段的拍摄都跟现实影像交替进行,全体演员准确而生动的诠释了经历恐袭的不同群体的真实心理。对于人们的恐慌和不安,影片更多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表现,没有大肆渲染,更多地是表现出波士顿人民面对灾难的奉献友爱,追求和平、维护正义的决心和意志。因此,看到恐袭发生的场面我没有哭,但看到劫后余生失去肢体的人们坚强的鼓励、乐观的活下去时,我留下了眼泪。恐袭每分钟都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但每一天太阳都会升起!推荐大家去看这部影片,一部震撼心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