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寻找罗麦》微博点评页面链接https://weibo.com/p/100120172413
主演:韩庚 / 杰瑞米·埃尔卡伊姆 / 菅韧姿 / Alice de Lencquesaing
赵捷和罗麦相识已久,在经历过一次导致少年意外死亡的车祸之后,二人逐渐产生罅隙。事后,罗麦去了西藏,却全然未知等待他的是一场不测风云。罗麦走后,赵捷也踏入这段象征涅槃与救赎的莲花之旅,一直在路上的他,始终在寻找着一个模糊的身影。...
#新浪观影团#【NO.1208网友SHOW】 活动影城:北京东都国际影城
#新浪观影团#【NO.1208网友SHOW】
@黎一乐 9分
影片在开场10分钟,便交代了主角罗麦的死亡,而另一位男主赵捷,带着痛失挚爱的落魄,行走在四个时空:他们初识的巴黎、热恋的北京、独行的西藏和送葬的终点普罗旺斯。每个场景以其独特色调,彰显着都市的浮躁嘈杂、乡村的温馨闲适、高原的辛猎生猛、雪山的庄威摄魂。时空片段的交错剪辑,让故事在迥异的东西方背景下,彼此吸引、靠近,以独特的死亡文化和宗教哲学为契机,实现了人类命运在共同情感面前的文化融合。最终,两个男人带着各自的罪与罚,在肉身余烬和灵魂升腾中,完成了对彼此的度化。爱成为超越物质与记忆的符号,见证着不朽与永恒。影片中的大段的空镜头及远景关照,让旷达的青藏高原和鲜花遍地的普罗旺斯,如沐圣境。这两处承载着生命渴求和魂梦归安的场所,让影片跃上了思想与艺术的双高峰。感谢导演王超,为LGBT影片再添纯净文本,为同志人群的媒介形象正名。没有爱情戏的《寻找罗麦》依然动情,情在每一步天涯行旅、每一眼日常对望、每一缕田园幽香和每一刻晨昏交错的脉搏中,闭目颂经,须臾可见。
@乐一狸 9分
算得上一部以同性感情为出发点的影片,在情节逻辑上,电影的结构精巧,北京、西藏、巴黎、普罗旺斯,几度穿插却不杂乱突兀。叙事场景有前后游移,却不慌张。无论主人公赵捷身处哪一时空,此生挚爱罗麦都如影相随。电影始终围绕着——爱——这一主题刻画细节,越过国籍、文化、性别的藩篱,到达永恒的追忆与怀念。王小波在《青铜时代》中写道:“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赵捷在失去所爱之后,在追寻和怀念爱的旅途中,发现了罗麦今生最后一站——西藏——这个超脱了生死、灵肉、爱恨的诗意世界,也找到了心的永恒。
@蓝潇寄傲Benny 7分
它能上映本身就是成功的,只不过被删剪后的版本只有八十多分钟,硬是把要表达的阉割成了所谓能过审的。摒弃掉对本片未看前的了解,可以当个风光片看,离天最近且圣洁纯净的西藏,瞬间切换到浪漫法国的普罗旺斯,美景可以缓解支离破碎剧情的不适。大家都是成年人,遮遮掩掩想表达的那种情感,欲说还休,明眼人都能洞悉。当然也能理解创作者的无奈,剪成这样也是违背了他们的初衷。文艺片本身就不具备票房号召,如此呈现,这票房着实堪忧,估摸着连韩庚的自带流量都救不了。非要理解成心灵救赎,也算是给影片定了个基调。尤其是结尾感觉是整段垮掉,戛然而止,简直就是生剪。还是那句话,能让它上映就是进步和突破,已然尴尬了,也只能呵呵了。
@bressnon 5分
中法合拍片,多年前的片子因为题材敏感一直未能及时和观众见面,现在能上映实属不易,显然精华已经被卡掉,剩下不到九十分钟的片长,看着甚是含蓄,也对本片整体的展现影响不小,韩庚能够突破演绎这样的角色,也真是出乎意料,片中以两位男主之间的情感为主线,从韩庚的角度来讲述这段情感故事,本片辗转西藏,巴黎,普罗旺斯,把几地的美景尽收其中,韩庚片中的法语对白也很是惊艳,此类型片能够在各大院线上映对于我国已经是很大突破,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影片的限制级别也在与时俱进。
@活力michael_007 8分
我喜欢这部电影,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自言自语的呢喃着,踏着爱人的足迹,行走着,思念着,执着着,与逝去的爱人对语着,寻找着,思索着,是一段爱的挽歌,是一段自我人生情感归宿的剖析对白,是一段心灵的救赎旅程。我喜欢这段心灵之旅途中所有的风景,北京的包容宽厚、巴黎的浪漫斑斓、普罗旺斯的温情田园、西藏的纯净高远,也喜欢这段人生历程里的所有人物,赵捷的执着,罗麦的敏感与本真,苏菲的美丽善良,茱莉宽容和爱,罗麦母亲的泪水,马修的共同追忆,发传单孩子眼神里的无辜,甚至火车上邂逅的法国夫妇的帮助,那匹白马的忠诚与依依不舍,以及藏民及僧人那些笑脸,动人的藏戏,富有哲理的僧人箴言,都传达着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良善。我也喜欢电影语言里的所有配乐,法国的歌剧以及治愈系的藏族的神秘的宗教之音不断穿插在影片里,象点燃了的一根熏香,让人放下所有的思绪,静下心来,跟着赵捷的内心,一步步前行。“这一世,我转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不为来生,只为你的温暖,这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遇。”通常喜欢一部电影,是从台词开始的,生与死,前生与后世,事物与幻象,有或无,一瞬或是永恒,死亡也是生命的召唤,肉体是灵魂的暂居所。我喜欢这电影里的台词,没什么废话,饱含真情,富有哲理。另外,这部电影尤以情动人,“这就是你的向死而生,灵魂不灭,我相信,可我们这一世的缘份尽了,罗麦,我到哪里再去找你?”这是来自赵捷心底的呼唤和感叹,万水千山走遍,不断抚慰着悲伤的心,哪管转佛塔千万次,也不过是求着,在那恣意舞动的长袖间,在那高吭悲扬的音乐声里,在那雪山环绕高远苦寒的寺庙外,在那自由奔放率真自然的草地上,在你我默契配合合的舞动里,摘下的面具灵魂交织缠绕的时空停滞的那一刻,在你我的四目对望里,我又看到你。影片当然也有不足,某些剪辑的有点生硬,例如赵捷和茱莉跳舞的那一段,观众有笑场,其实我倒是理解,对于舞者而言,有时候舞蹈也是一种胜过言语的表达方式,再有在赵捷的思念中,罗麦的不断出现,某几个场合有些突兀。还有对于两个男主之情的交待,没有过多铺垫,只知道爱的深沉,却不知爱的起源。相比较其他的同性之爱的电影,这部电影相当的隐晦,不谙世事的,或许摸不着头脑,做了功课的,抱了对某些镜头的期望的难免又会失望。之前看过很多的类似的描写同性的电影,例如纯纯的《暹罗之恋》,例如惨烈残酷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例如若即若离令人迷醉的《春光乍现》,例如咿咿呀呀令人百转千回的《游园惊梦》等等,这部影片则又与这些不同,由一个并不承责的男孩的死亡事件演生的一场别离,本身已超越了同性之爱本身上升到一个对人生乃至生死的一个探索的高度。农历新年前,有两个朋友分别去了西藏区域,甚至行者李是历经了一年的多国的旅程,最后从印度进尼泊尔,再从尼泊尔进珠峰大本营,最后登到了6200米的岛峰。行走,西藏,真的会完成心里的救赎吗?又怎样才算得到了救赎?所谓救赎就是心安吧,苦痛孤独让人清醒,让人思索,在那苦寒之地,两位朋友,你们也得到了救赎吗!?
@希望就在前方125 8分
这部影片很有像文艺片,很安静没有大起大落,不张扬很内敛。捷送罗麦骨灰回普罗旺斯一路上回忆他和罗的过往已经去西藏寻找罗,寻找自我灵魂亦或是寻找挽回没有和罗一起去的遗憾。他们之间的感情到底算哪种仅限于友情?还是爱情?或者是超越两种情感的第三种情?但为何俩人都有女友琢磨不透。猎场的女主罗伊人真的很适合这个人物,温婉文艺的气质很容易让人记住她。韩庚台词不多大多是表情心里上的本色出演。没有去过西藏去过海拔最高的地方是九寨黄龙高原反映所带来的头痛欲裂与混混入睡的状态尽然已经过去11个年头了但还是很难忘记,相信在这个高度拍戏的难度非常人所能驾驭。很多人说西藏很美没有去过没有发言权仅限于电影景色来看没有要去的冲动,经常在电视、电影、小说里听说普罗旺斯很想去,影片中残秋的美让人心醉。
@欧阳夏松JEAN 9分
对情感的忍隐和爆发是和常人不一样的,来自灵魂深处的对话才是本片的唯一核心,你无法在剧中找到太多的感同身受,不过你可以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感同身受,这个电影算是中国电影公映史的进步了,看得出来一直宣传的同性情感,全片最明显应该是中间的几次表情,隐喻,还有…最后男主伸进被子里的手…真的太明显了…感情如此收尾是遗憾,斯人已逝,醒悟之后痛彻心扉的爱无不是一种解脱。
@左撇子林先生 3分
1、如果不是看了百度,我真的不知道王超是谁,如果只看这一部作品的话,我还以为是一个作家跨界当导演才拍出了这么一部烂到不如郭敬明的作品。2、所以,一个没经验的跨界导演找了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拍了一个别人轻易不敢拍的文艺类型电影,除了省钱,我想不到什么理由;除了勇气可嘉,没什么可夸赞的了。3、韩庚不是个演员,也没拍过几部戏,如果遇不到一个好导演,他也只能是一个面瘫脸,毫无演技的小鲜肉。但《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惊鸿一瞥,很多人的点赞这位迟暮的鲜肉,当然,这就是靠导演的调教。4、这部电影的镜头与画面是唯一一部让我对西藏的风景和宗教彻底失去兴趣的影像,不过幸好宗教音乐没让他毁掉。5、电影虽然用了交叉剪辑,但毫无章法,镜头生切硬凑,结局莫名其妙,突然极了。6、我没看过原著,我也不知道这位自改自编自导的导演小说里究竟怎么写的,但台词上怎么还不如音译片的台词内容呢?一句人话不说,台词它不是文学语言啊!7、那个饰演罗麦的法国演员,你以为自己是马景涛吗?!8、电影前期宣传定位国产首部同性恋题材电影,这家伙同的真是隐晦啊!不过仔细去看,这个罗麦就是同性恋里的渣男啊!9、故作文艺的无病呻吟,说好听点叫疼痛文学,说不好听的,简直俗不可耐,更恶心的是这位导演兼编剧,已经到了当爷爷的年纪,我以为这种事只有郭敬明能干出来呢。10、再说一句韩庚,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祝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吧。
@一片云428 6分
昨天晚上看了《寻找罗麦》,整部影片基调平平,听说是部商业片,但是却更有文艺片的风格……电影采用倒叙,开篇便出现了罗麦的儿子,女主……不,或者说我认为是女主,其实这部影片是没有女主的,只有男一男二,讲的是“寻找”和罗麦之间的故事……罗麦在几年前走了,带着对死者的愧悔,独自踏上了去西藏的道路,于是赵捷便踏上了寻找罗麦的道路,藏戏,经幡,普罗旺斯,赵捷找寻着一切有关罗麦的印记……死亡也是生命的邀请,这无关性取向,甚至无关爱情,只是关于爱……藏戏《珠玛》的唱词仓央嘉措的《那一世》正折射出了捷一路寻找罗麦的心路历程……捷最终读懂了罗麦的向死而生……或许是因为剪辑的缘故,总觉得影片少了那么一分流畅……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赵捷寻找罗麦路途中碰到的一位路人,给灰蒙蒙的基调平添了几分亮色……
@大家去哪里呀 5分
一部安静的电影,影片在回忆与现实中展开,讲述了对罗麦死亡的不愿相信。在追寻罗麦西藏经历的同时,也是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洗礼!影片展示了大量西藏和法国景色以及藏传佛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宛如静静的流淌的溪流!比如藏传佛教对信仰的坚持,罗麦和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都让人印象深刻。但有一点就是对于以外死亡,罗麦无法走出心灵的困境,最终死于以外,令人惋惜!
@小米今天上市吗 7分
我发现好多人都不太喜欢这种文艺气息的影片,至少在我看的影厅里面。这是一部五年之后才上的电影,影片中赵捷和罗麦的关系我感觉已经在友情之上了,这应该是首部同性题材进入院线。法国歌剧,藏戏(金刚舞和珠玛)以及巴黎/普罗旺斯和西藏的人文风景形成强烈对比又交相辉映。赵捷把罗麦骨灰送到老家的时候,我想起了赵本山老师的一部电影作品《落叶归根》,瞬间觉得很感动!还有珠玛里面有一段词很喜欢: 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行,不为永生,只为与你在途中相遇!
@未未周的未来 3分
在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的时候是很期待的,因为它关于西藏,关于寻找,关于途中的相遇,关于对生命的思考,也关于同性异性的探索。当看到电影上映的最终时长时,以为这更偏向于纪录片,因为八十几分钟,在我印象里确实很短。再想想之前的新闻说迟了五年才上映,便有了一点儿了然。不管是题材敏感还是画面敏感,总之,光腚肿菊确实行使了他们的权利,大刀阔斧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实话实说,没看完就走出影厅了,没有以往那样挣扎着看到结局。走出影厅的时机是,影片里放映着的画面配乐是歌剧,对于西藏来说,这种混搭没有空灵,只有闹心。明白导演拍这部片子的用心,各种明喻暗喻阴喻,借助各种形式来表达他对情感的剖析,对生命形态的认知,对今生来世的探索,对追寻的意义,也相信,他曾经表达得相对完整,用各种镜头的语言去表达一个故事。可是,坐在影院里的我,看到的是各种支离破碎的片段,各种欲说还休的转折,转的莫名其妙。尽管没有看完,但不觉得遗憾,关于各种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有,看别人的故事找共鸣也不是不行,但不想找就可以不找。更何况,电影人也不是为了倾诉心声才拍的这部电影。没看完,也就没什么思考,迟迟不写影评,是实在不知道写什么。‘’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DiedInYourArmsTonight 6分
以寻找为主题来展开叙述,主人公赵捷在寻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伤口撕开给观众看,但是他的疼痛是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潜伏在平静优美的影像之下,赵捷和罗曼穿梭在圣性充盈的西藏和浪漫迷人的普罗旺斯之间,现实和回忆也没有明确区分,我想导演可能也是想以这种方式来更好地服务于主题的表达,但似乎在这一点上没太做到位,会让观众产生混乱之感。
@猫性使然2-0 6分
一部比较沉闷的文艺片。电影通过跟随已逝故友的脚步到西藏净化心灵的老套路,通过男主的视角升华出对这一世生命的追思,和对来生、对永恒的参悟。听说因为同志剧情剪了很多,确实,电影有些镜头、情节显得很突兀,突然而来的隐晦的暧昧之感也并不知从何而起,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并非电影之过,但全片确实没有什么亮点,比较突出的是韩庚的法语,非常流利,不知道他是以前学过法语还是为这部戏下了苦工,总之台词比他的演技好的多。法国影帝大概也只能算个噱头,用力过度的表演并未看出有多高级,失望。及格分送给西藏如画的风景和韩庚令人眼前一亮的台词功底,但全片节奏把握得不是特别好,总体显得沉闷,局部显得特别沉闷。建议谨慎观看。
@GC-米米 9分
与其说这是一篇影评,其实更是自己在看的过程中心里的剖析,这部电影蛰伏了近五年才终得上映,不过也算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了,就像自己一直向往的西藏之旅我相信也终会成行。导演用三座城,简单的人物脉络,描述了一段看似“复杂”的情感,通过相对隐晦的方式让观众去体会那两个人那段情。没有过多的对手戏,更多是一个人的心灵独白。就像韩庚自己所说这是一段心灵救赎之旅,更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整个影片给我一种“静”的感觉。看着皑皑白雪无尽的道路,一个人,一个背包,就觉得这时候心里会特别的宁静吧,没有喧嚣,而恰在此时过来了一辆辆大卡车,第一辆卡车的后右下方又恰恰贴着“心平气和”,这是导演有意为之吗?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想要高潮迭起,如果你想追求更完整的故事,这部影片可能给不到你,但是如果你想静静的寻找,那就可以来细细的品味。
@青年疯子李优 7分
并不算文艺片,而是一部彻彻底底的艺术片,整部影片看的让人火大,完全不知所云,但是看到后面我越来越觉得哪里不对劲,赶紧百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这确实是一部很隐晦的同志题材。如果是这样,那我就要不客气按照专业眼光来评价了。过满的构图和冷淡的色调充斥着压抑,影片摄影和摄像完全分家,固定镜头的摄影达到人文纪录片水平,可是运镜却糟糕得一塌糊涂。很好的剧本毁在了导演的叙事结构上,台词精炼有深度却严重脱离生活,导演分镜思维和调度思维非常出色,但调度水平却和电影学院学生无异,刻意又虚假。整部电影不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当导演艺术思维超越现实,影片就不可能产生代入感,而该片和纯艺术片相比又不肯舍弃代入感,结果只是不伦不类。这不是电影,这是小说。ps:除了法国演员之外,没有演技在线的,韩庚驾驭不了这个题材。
@天空飞翔的飞翔 8分
韩庚一改往日的帅气造型,以平头示人,表演风格也非常内敛,充分表现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西藏的苍茫雪山依旧那么美,离天最近的地方,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救赎。 “生与死,前生与后世,事物与幻想,有或无,一瞬或永恒”,韩庚隐忍中蕴含思念的旁白,将影片中友人生死两隔的悲痛情感推至高潮。全片大部分依靠韩庚对于内心戏的情感演绎步步推进,让我们也仿佛开启了一场心灵救赎之旅,最终跟随韩庚一起走向释然。这部电影给我们感悟带我们思考,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