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荒城纪》微博点评https://weibo.com/p/100120184603
主演:斯琴高娃 / 褚栓忠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的保长为了趋炎附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县长的儿子,并从女儿口中辗转得知了一条旱涝保收的消息:在村里建个“李忆莲祠堂”,就可以获得县里拨发的巨额救济粮和银元。虽然不太明白县里的意思,但是贪财的保长立马勾搭了村里的族长,开始筹谋这桩买卖。...
72%
#新浪观影团#【NO.1216网友SHOW】https://weibo.com/3216836631/GfKrO41Uy

@璐璐特靠谱 7分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小成本的电影完成的算是非常好了。故事比较完整,很多细节处理上又让人有小小的惊喜。演员们的表演也很自然,没有刻意的痕迹。从最初因为愚昧无知而闹得种种笑话,让人捧腹大笑,到后面众人烧李亿莲的时候,就完全笑不出来了,如鲠在喉一般,心情很沉重。虽然是民国的事,但其实当今社会,广大农村中,还是有很多落后的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电影本身引人深思,意义深远。很不错的电影。
@素坡儿慢 8分
挺不错的一个小片,整个节奏把握得挺好,不会感觉拖拖拉拉,也没有感觉太快交代不清。冲突也好,爱情也好,都那么清晰的存在着。用导演的话讲,没有刻意的偏袒,每个角色都不是特别的坏人。真是在那个大背景下,都有自己的利息所在。其实,乱世当中,能活着就是种幸运了。只是可悲的是命运多舛的女主就想过个平稳的日子,都没能实现。整部电影里,无论是猪鼻子错位到女主脸上,还是各种小细节的处理,暗戳戳的隐喻,都能看出导演的用心。作为处女座,绝对及格了,期待导演未来更好的作品。
@Fishweir 9分
礼义廉耻堂&李忆莲祠堂,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荒城纪》上演一出世情百态的好戏!老戏骨斯琴高娃老师短短几个镜头也足见功力。如此霸气的影片能顺利的过审是一大幸事!凭借本片,导演徐啸力获得第九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新人奖!年少时出演《红樱桃》男主角。《荒城纪》可以一窥才华横溢的徐导的绘画,音乐功底以及经历过后沉淀的其他......
@weiweidadi 9分
在那个年代,文明和文化都没有来临的山西小村里,因建设礼义廉耻堂&李忆莲祠堂,造成了全村各种悲剧。反映了底层人民生活百态,多么需要文明,需要文化,需要好的制度,才能摆脱被控制,被愚弄,被洗脑,被剥削压迫的状况。《荒城纪》画面大气,音乐震撼心灵,绝对是一部有内容,有深度的影片。凭借本片,导演徐啸力获得第九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新人奖!
@阿灿老电影 6分
感谢@新浪观影团 的点映活动让我能提前十天看到这部电影并见到了导演本人。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由方言引发的荒诞的故事。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子,一句方言,导致的一场悲剧。全员演技在线,从主演到群演每一个都很好,而且导演说,真的没花多少钱,请演员的标准就是请便宜的。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故事没有讲的很好,很多地方有一些逻辑上的不通顺。第一点就是斯琴高娃老师饰演的角色,没有铺垫就要去南京告官,我觉得不论保长他们有没有做什么,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个腿脚不好的老太太,徒步去南京这件事也有点太异想天开了。第二点就是女主的弟弟,拿着枪上山当小霸王,然后中间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儿,房子被炸平,姐姐被烧死,他居然就只远远地看了一眼,这么久的时间里他就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还有一个情节,保长给大家发枪,没有发子弹,但是有两个人偷偷的拿了子弹,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伏笔,后面没准会有枪战啥的,结果到最后也没有表示。不过导演毕竟是新导演,剧本,拍摄,剪辑啥的应该也比较仓促,但是我觉得既然搞艺术,还是要好好琢磨嘛。再说一下导演,导演是真实在,有问必答,还说的挺真诚的。观众问的有一些问题还是挺犀利的,其实我觉得导演可以回避一下,或者打个太极啥的,但是导演都认认真真回答了。虽然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回答的一搬,很容易被小题大做。这部电影是真的没有什么宣传啊,都到这时候了还一点水花都没有,可以看出剧组是真的没什么钱,连宣传的费用也拿不出来。
@惊天动地JS 8分
有幸观看了电影《荒城纪》,节奏明快,概念清晰,主线新颖,演员演技到位。这部电影是徐啸力导演处女座。我不敢说它是完美的,但我想说它是精彩的。至少敢于尝试,这是我看到影片的呈现和导演本人魄力的样子。我作为观众作为热爱影视的孩子,鼓励这样的尝试!加油~该电影描述了民国时期,人们生活在没有文化,没有广阔见识,执迷于迷信,看天过日子的贫瘠之地,发生了由口误造成的荒诞乌龙闹剧。导演说,他参与了剧本,每日每日沉浸在剧情的各种摸索里。导演还说,虽然投资有限,但希望这样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我也是,哈哈~与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约十几年前,我在贫瘠之地延安出生过,呆过。虽不似影片中如此地步,却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样子。我曾经儿时生活的记忆,吃喝不愁,有花有草有动物,已经是个进步的时代,只是民俗和迷信的影子还有一些存在。就粗略说说,给各位娓娓道来。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就内容特点说说好了。首先说一下,地方方言是个很有意思的文化,影片配音十分到位。它的代表性足矣生动描绘出人们原生态生活的状态和情绪准确的表达。(例如:掏窝窝跟你说(窝窝是心窝的意思,加重对对方的情感。)西北人的直爽和粗矿,却粗中有细。其次说下迷信的鬼神之说。很久很久以前,听老人们讲过,很多迷信造成的悲剧。鬼神论绘声绘色的故事很多。或许你我认为那就是故事对吗?其实,有很多事情是真实发生的。站在在吗看的我们,有诸多不能苟同的地方,认为他们很可怜吧。经朋友聊起,说的也对!有很多人信奉这个神那个神的,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他们认为自己很幸福。插一句题外话,有些东西跟当地民俗文化有关。比如人死后如何安葬,选什么样的方式!再来说一下,礼义廉耻啊这个从以前到现在都讲的,但是在利益和欲望面前这四个字的分量则不好言说了。影片中,各人心怀鬼胎暂且不论。那个时候,老人们讲缺钱更缺粮,为了生存,人性的贫瘠就自然而然的挥发出来了。幸福也就变得特别简单,吃得饱穿的暖,有个家。反思一下,现在这些都有了,其实我们很幸福了。可是幸福却更难了,对吧?哈哈。接着说一下,节气。影片中这一块儿很有特点,每一个转换的脉络,都跟着节气的走向发展。春分,雨水等节气,你们想到了什么?没错,农民,就是农民了。农民靠着春种秋收来种地过日子,其实生活也是的。可是还有一点你知道是什么吗?是迷信,出门儿看黄历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吧。比如今天宜兴土木,不宜婚假,嫁人需选黄道吉日!只是节气一说,就与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了。与此同时,分享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问起导演选角一事,影片中的李铁算,本人说山西人,职业民生银行行长。我淘气了,暗自偷笑(专业对口哈)!再来说一下,画面的色调,切换风格,也是很用心了。根据剧情强调主次关系,任人格反叛,人物角色立意重叠等等。最后,推荐看看电影主题曲歌词,摇滚曲风,诙谐感,强调感,反叛、批判性非常强烈。把红酒倒进古董容器的冲撞,就是这样子吧。百姓传统的东西,如今社会看似变得越来越小众,其实却是真正意义的品位高端。或许你曾经看过《白鹿原》、《百鸟朝凤》等影片,会拿来与之比较。又或许你认为它厚重,可是我是从心底希望你去看看的。看看过去的人,也看现在的人,看看你从未接触过的本质模样。去触摸粗糙的本质,感受人性的贫瘠,那是还原于自然最初的东西。然后我只愿,你深叹一句,我很幸福。
@心井先生 8分
因为是导演的处女作加半个星,成熟度完成很高,导演见面会上跟我说这个是他花费7天的时间构思的故事,因为预算的原因音乐做了与众不同的选择~ 故事完整讲一个村里美艳寡妇如何跟傻子相爱但是又被礼义廉耻的帽子给拆散的故事,不过如果要求更苛刻的话,我想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最好的肥羊 9分
女主被两人架着抱进祠堂,红布蒙着双眼,那段很精彩。除了场面表现当年场景之外,女主从开始对男子痴望,到被抱进时还转着头,止不住的笑容挂在嘴上,是对自己将要迎来新生活的高兴,背景音乐也很搭调,当然跟当时社会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是两回事。而男主也展着双臂等着让人抱进去立马切换到了喜剧。后来女主被白布捆住,被人用门板抬着去烧死,路过男主被关着的“牢房”,男主背对着,并没望到。女主也没有发声,心情应该是五味杂陈,还有对所托之人的失望吧,毕竟被抓住前,都是她在单方面劝导男主,被抓住时,也敢面对族长带领的众人面前发出心中的呐喊。女主从捆住到被火刑的过程,很有节奏感,前半程女主的茫然,到后来又一次民族习俗的展示,还有附带的配乐,是影片一段精华所在。也可与之前祠堂议事对比着来看。男主并不算是有担当的人物,从开始打兔子,但枪法不好,山坡烤火,到后来独自守家的表现,也是个糊里糊涂的人。女主也许只是为了找个生活的依靠。男主被人喂水、送棉衣,又最后被那人放走,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个配角,最后也是离开这个村子的配角,也是挺完整,并不是所有人冷漠自私、唯利是图,也有离开这个集体的人。喜剧方面,每个人都喜剧台词,只分多少。女主也会山坡上自问自己说过这话吗,也为后来姐弟变母子打了个伏笔。县长的大总管用两个人抬的削掉了底的酒坛当扩音器,而且整个讲话的场景,对底下农民说文辞,本就是个喜剧场面。外国来拍照的记者,在桌上吃喝不停,临走夸了汾酒好喝,还把没喝完的抱走了,嘴上还说着“抱歉”。平常其他人的喜剧片段也很多,本来就是黑色幽默。还有几处抢粮的场景,女主出场时抢工作餐的场面;分粮时,趴在墙头上凉的人一把把多拿粮;还有看着女主时候,年轻一点的女的偷白面馒头。动感的背景音乐用了不少,最后男主出来“复仇”运用最多。还有不按顺序的节气运用,把影片分成一段段,节气的名字预示着下面剧情发展的主题。看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电影,也并不用联想借古喻今,只是单纯的完成一个故事。
@趁着过年来改个名字_诶呀呦 5分
最近集中看了一批国产小成本带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电影,看完这部会让人想到前不久上的《村戏》,堪称黑色幽默经典的《驴得水》,还有《不成问题的问题》等等。但是在这部电影之后,感觉很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它的好与不好。先说特色吧,影片从开篇到结尾充满了非常丰富的BGM,有古典有现代,按照导演的解答仿佛为每个主要角色设置了一个音色上的表达,最开始觉得很好,但用多了就显得有点儿繁杂,每次大的情绪或场面上的戏好像只有用音乐才能表现一样。另外,定格黑白画面转场,最初几次也觉得有特色,配合适当的配乐,有类似情景喜剧的效果,很适合制造黑色幽默。还有和郑大圣导演不约而同的用了单色提取的画面处理,也可以算是一个小特色。用彩色表现时代戏,用黑白加单色表达内心戏,如果没有看《村戏》,也会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儿新颖。但是总觉得这些特色都放在一起了就有一种糅杂而抓不出重点的感觉。同样,在剧情上也有这样的体验,故事选了一个上世纪出蒙昧山村里,为了所谓的集体利益,对个体进行残酷的多数人暴政的过程,结局也像上面提过的两部电影一样是悲剧又开放的。但看完却抓不到一个侧重的情感基调,说为之悲伤压抑可能有之,说看出对人性的讽刺可能有之,说保持这对险恶社会的冷漠也可能有之。总之,感觉这个电影想装的东西很多,但每样又都点到为止。也可能和导演7天改写剧本+35天拍摄的这种极短的创作经历有关,使这部结构非常清晰的戏剧化的电影,承载了有点儿过多的表现手段,来弥补可能的素材上的缺憾。但其实,演员的选择和演绎上都非常说得过去,也没有很多新人演员所带的违和感。但愿这部处女作能为导演打开未来创作过程中更充裕的资源和时间。
@MSC_51 8分
按照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共和国总有各种运动,而民国的新生活运动也确实多以正面形象存在,这部影片恰恰呈现了直通古今的另一种可能性:民众以自身的衡量被带动起来,逐渐让运动本身的定义被替换,在极端的环境下野蛮生长,似曾相识的上行下效和不明所以。影片配乐极为出色,没有圄于年代定义,结合剧情并推高情绪,弦乐、唢呐、摇滚、戏曲等一应俱全,配合节气为各幕戏份分割,让步步走向崩坏的礼义廉耻更添一分荒诞。
@上国下人 未评分
小寡妇在驴得水中演一出村戏成仙,就是这种感觉。导演在主题、叙事、镜头上有想法,但总体效果上有些碎散和内核乏力。导演说15天准备35天拍摄中间不断改,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碎片的原因。演李铁算的居然是个银行行长啊,哈哈,最大惊喜。
@黄钟公_我 8分
笑到后来变成了压抑到想哭,又一部驴得水。对贫穷闭塞愚昧之下的人性阴暗面有腐蚀性的刻画。全片都很有质感,配乐很大气,把小成本电影烘托出了大片的氛围;细节值得玩味,以节气呼应情节,以黑白镜头中的一抹红色眼遮掩布倾诉男主内心。观影后的分享会上导演讲的创作经历和选演员过程都颇有趣。感谢新浪观影带来这次特别的体验。
@欧阳夏松JEAN 9分
感谢昨天可以提前观影,看完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电影讲出了大多数电影不敢讲的话。看完电影不必去感叹人人各怀鬼胎、礼崩乐坏,不妨把这一切看成旧宗祠文化和新生活运动的一次融合,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初次相遇。这么看的时候,一种别致的美感就显出来了。
@黎一乐 8分
从一个方言造成的小误会出发,引申蔓延为一方乡民的暴动。处在偏远盲昧地区的饥农,为着虚名、面子和莫须有的蝇头小利,被奸佞乡绅操纵着,沦为诓骗豪夺的工具。最终,“新文明”运动既毁坏了既有秩序,又掀起更大的动乱和贫穷;而遵循圣祖先训的精神榜样,不仅形象坍塌,还成为封建思想和迷信族规的牺牲品。这样,打着文明旗号的行事,背离了文明;尊崇道德洁癖的社会,用伪善实行着杀戮。贫困中的人性,被碾压成根根稻草,集腋成裘便能压死骆驼。小利益集团操纵着人性中最丑恶的部分,用宗法扭曲了所有正常的欲望。而身处其中的看客,都是悲剧的帮凶。虽是半个世纪前的故事,其中的一桩桩交易和一幕幕丑态,今天的我们却并不感到遥远和陌生。或许,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仍有子子孙孙遗留于世。很钦佩导演徐啸力对复杂人性的洞悉,和对文明困境的关照:用7天时间构思的剧本,和短短35天的拍摄,并未让影片捉襟见肘。相反,紧凑的叙事节奏和纯熟立体的艺术手法,让《荒城纪》远超“处女作”之水准!希望本片能进一步唤起中国观众对现实题材的关注,和对黑色幽默的鉴赏力!
@乐一狸 8分
是一句口误引发的黑色幽默。在饥饿光景,人们只能挣扎于最最基本的饱腹和生理欲求,哪里还能顾全礼义廉耻?把这么一个物质极其缺失的年代,嫁接在建立礼义廉耻堂的张力上,不闹笑话才怪了事。大笑之后,是对那个时代平民的悲哀和可怜。电影的配乐和摄影画面很有大片的感觉,拍的很有水平。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失为高品质和诚意十足的国产片。
@青年疯子李优 10分
感谢@新浪观影团 看到了一部国产黑马@电影荒城纪 。继去年《暴雪将至》之后,今年目前为止这是我看到的国产最佳电影,综合评分9.4。影片的剧情非常出彩,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哪部名著改编,没想到是徐导7天写出来的剧本,大背景小人物如《驴得水》般的幽默讽刺,让人佩服。作为一部小成本农村民国背景的题材,影片的音乐非常震撼,大片既视感的配乐并没有格格不入,反而极大增强了情绪代入,非常有希望直接锁定今年某某最佳音乐奖项。影片的分镜和机位角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导演的创意,不少镜头更是值得拉片。扣分的瑕疵出在一两处剪辑点的人物动势不连贯上,但这是鸡蛋里挑骨头,毕竟没法给10分。徐导是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导演,很欣然地同意互加好友。作为一部处女作来说,真心没有什么想挑剔了,绝对是我们青年导演的榜样,我要多多向您学习!
强烈推荐,这部电影我敢担保,你们不会后悔进影院的。ps:之所以今天才发是一直在等合影大图,但是直到现在还没出来。鼓掌
@蓝潇寄傲Benny 7分
民国背景下的动乱年代,那年月的中国农村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生死边缘,所谓的生活也只是活着,为了吃食已然并无底线了,各种荒诞的事只多不少,本片中就是因误听而断送了一人命,利益中的人索性将错就错。在其间无法去判定善恶,乱世中为求自保和利益,似乎也无可指摘。愚民的形象生动写实,方言的运用更增添了泥土的浸润。礼义廉耻本应是深入骨髓的教养,祸起萧墙,只因音相近,从起初的捧至半神,到最后成了被祭祀的活物,完美的造就了既成事实,故事完成度颇高。笑着笑着慢慢就不想笑了,李忆莲被烧死了,唏嘘不已。想到了驴得水的张一曼,都是民国期间,她们的结局都是以悲惨收场,荒诞的起因和结果,过去照进现下,浮世的悲凉,也只是换种呈现的方式。
@bressnon 8分
徐导的导演处女作,真的要力挺我国年轻导演的影片,这才有利于我国电影的良性发展,本片虽说是小成本电影,但却拍出了很高的水准,颇有大片风范,演员们的演技真的没的说,据徐导所讲本片的大部分演员都并非专业演员,演技却一点都不失专业水准,本片故事很荒诞也很讽刺,发生在一九二几年那个动荡的年代,老百姓都还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为了生存村民们无所不用其极,也是人性所在,闹剧开始悲剧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