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医务人员也有压力
好医生
作者:
孟繁蕾
2019-12-26
投诉
阅读数:27211
北京回龙观心理治疗师孟繁蕾带你了解医务人员的压力来源
压力,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刺激,压力也是一种主观体验,对需要和威胁的一种生理反应。当我们面对压力时,我们会本能的产生两种反应:战斗或逃跑,无论哪一种选择都会使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导致肾上腺素突然释放,具体表现为:
- 消化功能水平下降,因为行动比消化食物更重要
- 糖和脂肪涌入血液为精力的快速充沛提供燃料
- 释放化学物质使血液更快得凝结
图中圆柱转的越快,压力也会越大
2011年孙东悦等学者对北京市5家三甲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3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自身压力很大。2005年到2015年,我国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数据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意味着年轻医生对职业发展的信心不够,流失率比较高。
医务人员压力来源
一、医患关系诊断、治疗的效果难以评估
- 无法短时间全面了解病情-紧急进行临床决策-不可避免出现漏诊、误治-引发纠纷
- 医生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少做检查或不做检查-埋下隐患-引发纠纷
- 要求患者做检查-检查结果正常-被投诉乱检查、多收费-引发纠纷
医务人员与患者医疗知识不对称
- 患者对医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效果期望值偏高-患者及家属不满-对医务人员指责、投诉
- 出现医疗纠纷-没有他人相助,独自负责到底-工作搁置-身心俱疲
- 医闹屡禁不止-医务人员一边救死扶伤,一边担惊受怕
二、工作
医学高风险不确定
- 医学面对额是生命和健康,风险大于其他行业
- 许多疾病无法彻底根治,甚至难以洞悉确切病因
- 疾病发生的过程是生物、心理、社会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 急诊医生诊疗时间短、任务重
多头管理
- 医院多个职能部门的运转成绩都与医生的工作挂钩
- 院办抓医德医风
- 医务处、护理部查规章制度
- 教育处管代教
- 科研办抓学术
- 医保办监督费用、药占比
- 信息科核对病例
工作超负荷
- 人力资源紧缺,造成劳动强度大
- 部分工作日、节假日,加班、值班频繁,下夜班不能休息
-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患者濒临死亡和死亡事实都作为强烈刺激加重医务人员压力
职业风险
- 职业暴漏,如治疗和护理操作可能被针具、锐器刺伤,接触高危化学药品
- 精神科患者有冲动、攻击风险
- 不慎接触传染病患者后,会被强制隔离观察
三、社会经济和法律因素
社会经济
- 医务人员培养周期长-工作高投入、低回报
- 媒体片面报道医务人员收红包、拿回扣-影响整体医务人员的形象-导致患者不信任-挫败医务人员自尊和积极性
法律因素
- 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医务人员边诊疗边保存证据-工作中如履薄冰,只能配合检查报告下诊断,束手束脚
医疗服务需要技术,更要有耐心、热心和同情心,长期的压力会让我们进入职业倦怠状态,导致情绪不稳定,效率、热情、注意力下降,让我们更容易犯错,最后产生医患纠纷,进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