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想象西西弗斯的快乐,因为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
——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
前言
DotA中文Wiki,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注于DotA与DOTA2的中文维基资料站。2021年3月21日,是DotA中文Wiki成立五周年的日子。
在这五周年里,DOTA2版本从6.86到了7.28,CN DotA也经历了无数的荣光,幻灭与变革,无论是圣坛、前哨、魔晶等全新机制的加入,还是丢失再寻回的天鹰戒指,就连那些年似乎无解的TI魔咒也被一一破除。不过无数玩家的投入与热爱却始终没变。这其中,就有一群人热爱在密密麻麻的数据中傲游,在游戏中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测试,试图去解释那些连游戏开发者都不愿意去解释的问题。这种玩家对于游戏坚持不懈的研究与探索,在DOTA诞生以来,就一直持续着,从War3时代延续至今。
而这股精神,也同样出现在DotA中文Wiki上。

1. 源起
2016年3月,那或许是CN DOTA最灰暗的日子——在上海举办的特锦赛,所有中国战队均被挡在了八强之外。除开竞技成绩上的惨败,场外的声音却更令人咋舌。作为第一届在中国举行的Major,上海特锦赛在场外的方方面面都饱受诟病,Valve更是罕见地发文指责“大赛的观战与赛事执行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CN DOTA一时间风雨飘摇。
难堪的上海特锦赛
也是在这个时候,Dewangsky找到了韩松,想要为CN DOTA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出于对DOTA2这款游戏无条件的热爱,俩人几乎是一拍即合,想要做点事。一商量,二人便决定从他们比较擅长的人文历史和游戏机制入手,加上当时DOTA2国际Wiki在国内的访问不太顺畅,所以二人就决定在国内搞一个中文Wiki,为DOTA2的中文内容和社区做些基础的工作。
简单的商量过后,二人便最开始着手。当时在国内并没有几个能够供创作者自由维护和编辑的Wiki,国内网站承担工具和资料职能的百度百科显然不适合DOTA2这样需要大面积更新和维护的游戏。二人一合计,便联系上了灰机WIki,这个华语地区规模最大,建立最早,精神内核最为纯正的维基农场,在这之中打造起DOTA与DOTA2项目的中文维基。
灰机WIki介绍
由于灰机Wiki需要三人成组方能申请,于是Dewangsky、韩松和另外一位朋友,三个人申请了建站。Dewangsky作为创始人,韩松和另外一位朋友则成为了联合创始人。最开始的建站工作其实对于他们还较为顺利,因为国际上已经有了DOTA2的相关Wiki,他们只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便能完成建站初期的内容搭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学习他们的思路和背后的代码逻辑,再实现了内容的汉化”。在他们几人的努力下,DotA中文Wiki早期全站框架和内容的搭建,各区资料来源的确定和本地化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和进行中。
2016年3月21日,DotA中文Wiki正式建站。内容涵盖DotA与DOTA2的相关视频、技能、饰品、补丁等数据资料。
成立初期的网站并不成熟,图片都无法良好显示
在这之后,他们也对网站不断地维护与更新,也陆陆续续有新的成员加入他们。在当时,二人的思路还是完全仿照DOTA2国际版Wiki来制作内容的,可由于人力物力有限,饰品、赛事等非核心内容就只能战略性暂时搁置了,“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把主要重心放在游戏数据、机制、更新日志以及Dota1资料拾遗上”。
2. 革新
时间进入到2017年,网站内容日益完善后,他们也开始思考起,“这样一味地汉化,是不是能真正地帮助到国内DOTA2社区”。在团队成员一致协商后,他们决定推翻他们现有的一切内容,做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
也是在这个时候,莫无煜加入到了这个团队中。作为一名技术大佬,他加入Wiki的动机也很朴实,“想要通过把整个DOTA2的机制联结成为一个大型蜘蛛网,通过蜘蛛网的节点能够轻松地给用户展示所有相关联的数据和机制。”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效率。以前的Wiki总是依靠人力去手工填写资料,但每次DOTA2庞大的更新都会使这个人员并不充足的团队陷入窘境。在莫无煜的努力下,他编写了一个软件。这个软件能够自动抓取DOTA2游戏本身的数据变动,可以快捷地编辑数据和机制信息,及时跟随版本更新。这个技术上进步保证了只要单人就能实现网站的更新,只要软件还在,即使有老人离开了,只要还有人在,网站都能正常运作。
在莫无煜的帮助下,DotA中文Wiki实现了效率的提升,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多的事。

当时,正直DOTA2玩家数量最大的时候,总是有人在论坛和社区上提问各种关于游戏本身的问题。他们也很纳闷,为什么我们的网站上有着各种机制的说明,可玩家却不愿意去看呢。
于是他们也决定扩展业务,在其他平台产出内容,用于科普游戏内的内容。按照Dewangsky的说法,“科普最终的形式,还是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把复杂的逻辑讲清楚。”在那时起,DotA中文Wiki就决定不再只做一个百科网站,而是要承担起了DOTA2的科普重担。
早在2016年,韩松就已经开始在各大网站撰写科普性质的文章了。MAX+的老用户可能都清楚,那个时候总是会有名为“浅谈”的文章出现在新闻区。虽说是浅谈,可文章内容却一点不浅,还非常地深。在评论区,总是有人直呼“在厕所腿都蹲麻了!”按照韩松自己的回忆,当时的环境下,虽然有着零零散散的人对游戏内容有所研究,但却缺少一个“去个人化的机构”,许多关于游戏的研究和思考的优质内容也因此被埋没。
MAX+上关于韩松文章的调侃
莫无煜也是这零散作者中的其中之一,他在MAX+上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投稿,专注于DOTA2的机制科普。
莫无煜在MAX+上的作者专栏
于是DotA中文Wiki决定去成为这个对外发声的平台。他们在17年开始试着运营起了微博,Dewangsky负责起了这部分内容的运营和维护,在早期,他们的主要内容为DOTA2时事资讯、版本更新与最重要的游戏科普。
在20年左右,他们也成立了B站帐号,尝试用更为直观的视频形式进行科普。对此,他们的分工也很明确,Dewangsky在2020年前都负责微博运营,韩松负责B站帐号运营,莫无煜则负责维护网站。团队的其他成员也都在各自的角色上分工合作,努力为DOTA2社区做着自己的贡献,希望着CN DOTA越来越好。
DotA中文Wiki早期的微博内容
3. 困境
可惜世事总不遂人愿,当他们越是致力于产出有关于DOTA2的优质内容时,DOTA2的整体环境却泥沙俱下。自18年以后,每一次DOTA2游戏的大更新都会伴随着玩家人数短暂上升又迅速下滑,最终玩家逐渐流失的趋势。云玩家数量的迅速提升,也使得关注游戏本身内容的人数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更令他们心寒的却是“烂钱”对于DOTA2内容生态的渗透。
视频作者风咒关于该现象的讨论视频
这样的广告无疑对于DOTA2内容生态是一种伤害。当越来越多的内容制作者为了生存而选择这样一种快速又简单的变现方式时,也就没有人会尝试去制作优质内容了。其次,当你在视频网站上搜索DOTA2视频时,却发现几乎所有视频都有着类似的片头,这对于DOTA2这块竞技游戏的品牌无疑也是一种伤害。更不用提这个广告本身的合法性了。
这种种,韩松十分明白。可当身边的好友纷纷都吃了,他却不能直接跟他们挑明。“我总不能指着他们的脸骂,脸都不要了吧。”于是他只能选择做好自己。
在那时候起,他的每期片头都会加上一句片头语:“武装自己的是知识,而不是菠菜公司的烂钱。”他找了许多圈子里的朋友,想让他们亲自读出这句话,好让他剪辑进视频里。有的人接受了,有的人却拒绝了。

而韩松,只是“中二”地希望用这句自己在DOTA2中最喜欢的英雄台词,外加自己的以身作则和态度,来打醒那些内容创作同僚们。
对此,Dewangsky却看得泰然。比起“一向嫉恶如仇”的韩松,他则更为佛系,但他这次也默许了韩松的行为。其实早些时候,他就已经从Dota中文Wiki的具体运营中脱身了,“实际执行负责人现在应该是韩松了,他早期处事比较莽撞,所以我还会管一点,现在成熟了,我也甩手掌柜了,乐得清闲,体系和梯队培养就是这样的,该撤就撤。”
Dewangsky一向看得很开和明白,对于Wiki的成员管理,他也是要求他们“没必要过早的燃烧热情,做Wiki的强度不要给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带来过大的压力,一开始烧的太快,后面就没了。”也是因为这份相对平和的管理策略,Wiki一直以来都没有面对到严重的人员流失。
DOTA2环境的种种不禁让人联想起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洛的那句名言,“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斯坦尼斯洛生活在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入侵波兰,斯坦尼斯洛被迫逃亡,逃亡失败后被关押在乌克兰捷尔诺波尔集中营,后因逃跑而被判处死刑,并被押到树林里挖掘自己的坟墓。在树林里斯坦尼斯洛用铲子击杀了自己的看守并成功逃脱。从这一段经历我们能够看出,所谓的「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说的实际上是德国纳粹。集中营的看守、押送犹太人的火车,毒气室的建造者……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人觉得自己对死难者是有责任的。
这似乎跟现在DOTA2的环境有些相似,厂商只为本子用心,内容制作者挂上了广告,战队胸前也赞助广告所剩无几……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利己而已,也就没有人觉得DOTA2生态的死亡有自己的责任了。

对于这样的生态,DotA中文Wiki显然不想成为那片雪花。但Dewangsky也始终明白想要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是V社,只有V社愿意去改变,这个圈子才有可能真正地好起来。与其去愤世嫉俗,不如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
4. 坚持
要脚踏实地,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
在Dewangsky的要求下,DotA中文Wiki都奉行着不盈利的原则,真正地用爱去发电。全站成年五年来,只有网站本体收到过1795元打赏资金,由灰机Wiki官方五五分成过后,实际到手的打赏资金,也被全数用来开了几年微博会员。
打赏总榜,可以看到创始人韩松的名字也在其中
可即便如此,团队所有成员却能够坚持不懈地为之服务多年。韩松当然也看在眼里,“十分惭愧,无论是对我们的管理团队还是无私奉献过的编辑者,我们都没有提供过像样的激励,我们能够献给大家的只有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
包括Dewangsky、韩松、莫无煜在内,DotA中文Wiki所有成员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DOTA2这款游戏,最纯粹的热爱。
只有爱之深,才能让他们坚持这么久。
可令人哀叹的是,DOTA2的环境已经让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了。越来越多玩家熟悉的身影从这个圈子里消失,这份名单中有KG这样的战队,甚至还有取得过DOTA2最高荣誉的冠军战队。但却没有Dota2中文Wiki,这个只在五年中收到不到2000元打赏的团队的名字。
Dota2中文Wiki自制的TI9胸牌,算是弥补了TI9现场观众没有胸牌的遗憾
按照莫无煜的说法,“看MAX+,发现有人用了我们网站的截图或资料,就感觉没白干。激励了自己基本上就有编辑量的保证。”
Dewangsky也认为,只有做到“坚持,隐忍,低调,谦虚”,才能为DOTA2社区真正地做出些东西。尽管完美盛典每次都会邀请他们前往,他也没什么兴致。支撑着他们的,不是金钱,不是荣誉,而是实实在在的——信仰与热爱。
团队成员结伴前往TI9现场
对于那些一直支持和关注他们的粉丝,他们想说:
Dewangsky:
“还是很感谢很多人关注我们的,因为Wiki本来就是一个高度精英主义的社区,它能做到被人关注,而没有成为一群自嗨者的象牙塔,今天这样的局面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始终认为,科普最终的形式,还是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把复杂的逻辑讲清楚。我觉得五年走过来,能有这样的一个社区反馈,也是得益于这个策略。”
韩松:
“多少年后的某一天,当DOTA2因为某种原因再次被你想起,希望你关于DOTA2的记忆里,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在五周年的前两天,他们还在Reddit上发布了DOTA2存在的BUG清单,希望能被V社看到并修复。他在社区发了贴,希望国内的水友能去帮忙点赞,尽管没有收到太多回复,但许多人都对他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在似乎也是他们五年来的一个写照,认真做好了一件事、却只能收获有限的反响、但却有人始终鼓励与支持、又有了动力接着做好下一件事。他们一路这样走过来,未来或许也会继续走下去,与DOTA2一同走到终点。
韩松在MAX+社区的发帖,收获了不到200个回复
“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淡然,既然这游戏模式从第一个版本算起,已经快20年了,那就要明白很多起伏都是必然会经历的,暂时的失败并不会意味着未来就会一片黯淡,很多事还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把握的。在重压之下,才能看的到真诚的人,才能做一些纯粹的事。还是那句话,这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Dewangsky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