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时候考古,脑子里渐渐有了个面人年表,分享一些冷知识给大家。不定期连载,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七个女艺人的成长史纪实,聊一聊没有大背景的她们是如何摸爬滚到今天的。从中不仅可以看到缘分为什么把她们牵引到一起,也可以管中窥豹一些行业变迁。
今天,就先从花和葵说起。
“他们怎么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
“要想成角,就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霸王别姬》
一
2005年,一首广告曲的旋律响遍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几乎所有少男少女都会哼几句“我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
那首歌叫《酸酸甜甜就是我》,演唱者是15岁的张含韵。
张含韵的歌声飘在大街小巷时,全国平均气温创造了1951年以来的最高值。
对放暑假的学生们来说,那个夏天的火热不仅来自于气温——湖南卫视一档名叫《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创造了一场收视狂潮。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追星族们在贴吧、天涯论坛发帖拉票,甚至在街上也建立了拉票点,手把手教陌生人怎么用手机短信投票。
内地“偶像”的推选方式,就在那两年开始发生转变——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电视选秀节目用“民选”打开了另一条成名通道。
和现在网络平台选秀的“首届爆红第二届无水花”魔咒不太一样,这是《超级女声》的第二届比赛,上一届《超级女声》的热度与这届相比,稍微弱了那么一点。
作为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季军的张含韵,在当时并不被认为是最有实力的,但却是她那一届人气最高的选手。
走进成都赛区选拔现场时,张含韵刚刚从德阳一中初中毕业。好像是抱着一种暑假毕业旅行的心态,她就这样一脚踏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开端,远没有想到这场旅行会如此漫长。
选拔现场的选手们在练声、背歌词,人在那种氛围里,总会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张含韵没有经历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也不打算跳舞,不知道准备什么,就开始背起了自己的参赛号码。
“0403988。”
这一串数字她一直记得,记到了现在
后来发生的事,远超这个少女的预料。2005年,她的首张专辑《我很张含韵》预售版一开售,10万张CD就被抢空了,各地唱片行又紧急向发行商要货。
2005年,张含韵作为新一届《超级女声》的代言人,在节目现场唱起了为这届节目打造的主题曲《想唱就唱》。当年的视频资料仍然可以找到高清版本,张含韵在郑重的介绍中登场,用15岁的眼睛望着前方: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勇敢地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就算这舞台多空旷,总有一天会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台下,已经有很多人在为张含韵挥舞荧光棒和鼓掌了。此时面对空旷舞台的,是张含韵的四川同乡,大她六岁的郁可唯。
当年,郁可唯还叫郁英霞。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的缘故,英霞的选秀之路远没有张含韵顺利。
成为郁可唯之前的郁英霞,是在军工大院里看着战斗机在天空划出的痕迹长大的——英雄的飞机,浪漫的晚霞,这也许可以解释“英霞”这个名字的来由。
成名分早晚,但做艺人这一行,那些基本素质大概早就被老天赋予了。郁可唯的父亲和姑姑都爱好音乐,好嗓子和对音乐的爱好是遗传基因,她的肢体能力也不错,甚至在成都的健美操比赛里还得过奖——显然,英霞从小不怯场。
用现在的话说,不怯场的英霞是个“老秀人”。
新旧世纪之交,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联合制作过一档周播棚内综艺,叫《欢乐总动员》,其中开设了“超级模仿秀”栏目,全国各地的普通人可以通过选拔参加这个模仿明星表演的环节,从年初到年终,还会选出年度冠军。1999年首届“超级模仿秀”里走出了一个歌手,叫袁娟,后来她改名叫袁娅维,成为中国内地最优秀的R&B女歌手。
如今这个节目早就停播,但当时却是可以和《快乐大本营》对打的收视王牌。2001年,以唱跳歌手李玟为偶像的郁英霞,就参加了这个节目的“超级模仿秀”,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那年9月,她还参加了李玟官方组织的模仿秀比赛,获得演唱优秀奖。
在成为李玟成都分玟的同时,郁可唯就这样机缘巧合地见证了电视选秀时代的孕育期。
2003年,湖南经视一个叫龙丹妮的编导开始研究选秀,给湖南经视筹备了一档叫《绝对男人》的选拔赛,2004年节目播出。电视选秀可能会成为一种行业趋势,这大概不是龙丹妮一个人的判断,就和后来研判女性话题会引起大众共鸣而推出《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电视湘军在当年显示出惊人的敏锐:在推出《超级女声》之前,湖南卫视就用《艺星制造》试水了加入观众投票的电视选秀。
参加《艺星制造》的选手当年并没出名,但其中有张杰,还有2005年在《想唱就唱》的歌声里拿到了“超女”亚军的周笔畅。当然,还有大器晚成的郁可唯。
这时候郁可唯在成都大学生歌手中已经小有名气。她一边在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念外语,一边在学校里组乐队、玩原创。在张含韵参加“超女”的那个夏天,她在全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里得了金奖。
大学毕业之后,父亲希望她去银行工作,但郁可唯不太情愿。成都这座城市喜欢休闲,搓麻、喝茶、吃火锅是一面,还有一面就是音乐。餐厅和酒吧的现场音乐演出,在当年已经火热起来,郁可唯就去跑场驻唱。
2005年,从成都音乐房子酒吧里走出来的驻唱歌手张靓颖在“超女”火了。郁可唯也参与了当年的选拔,也许是那年成都赛区的选手们太强,她“在大广场就被刷了”。转过年来,英霞转战广州赛区,但由于选歌不好和后台故障导致的串音,止步于20强。
选秀之路坎坷,蛰伏的那几年,郁可唯入驻成都莲花府邸酒吧,莲花府邸是成都音乐圈的地标,郁可唯在现场演出中打磨技术,跟着莲花府邸所连接的音乐人圈子提升了音乐素养,这对她来说,受益匪浅。
也就是在郁可唯在莲花府邸驻场的时期,电视选秀在全国范围内滥觞。2006年,受“超女”的现象级刺激,各大电视台推出的选秀有二十多个,比如《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等。
2009年,郁可唯再次参赛,这时候那档节目已经从“超女”更名为“快女”。这回,她成为全国四强,离开“快女”的舞台时,她说:“我知道我自己是唱得最棒的。”
11年之后,郁可唯接受易立竞的采访,觉得自己当时太年轻,说话轻狂。
但在当时,她的唱功确实很快得到了业内核心圈层的认可,滚石唱片相中了她,郁可唯离开“快女”四个月后,便签下了她。
准备首张个人专辑时,郁可唯在台北待了一个多月,就连年也是在台北过的。在台北,她参加了滚石唱片为成立30周年而举办的演唱会“滚石同学会”,被黄韵玲拉上台唱了一首《新不了情》,唱歌时,黄韵玲弹钢琴,陈升打鼓伴奏。
这个场面让郁可唯记了很久,如今看来,那也许正是华语唱片行业黄金时代晚霞的一抹。
二
郁可唯在筹备唱片时,远在北京的张含韵,已经感受到了唱片业黄昏的到来。
在2007年10月推出了《一人一梦》这张专辑之后,张含韵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发过新歌。
2007年张含韵刚好十八岁,但从2004年一举成名到成年的这三年,她经历的东西要比成年人更多。
《我很张含韵》预售版CD里,收录了张含韵想和粉丝们说的话,其中有一段是《后悔做艺人么?》,刚出道的她在录音中说:“除了累一点,可是结果和成绩很令人满意,而且大家都这么支持我,我感到很开心很开心。”
后来发生的事,不能用开心来形容。那正好是一个互联网开始普及的年代,随之诞生的网络社区野蛮生长,有关张含韵的谣言随着她的名气接踵而至。
有人说,张含韵并不是电视上的乖乖女,而是一个泡吧、爱唱KTV、乱谈恋爱的小太妹,成名之后还会耍大牌。母校德阳一中的老师和同学帮她辟谣,她自己也出面澄清,但没用,当时的网络社区不需要实名制认证,也就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发律师函维权。
参加访谈节目时,有主持人在未告知沟通的情况下,拿着网络上流传的恶意p图,问:“这是你吗?”张含韵哭着说:“这不是我。”
张含韵的幸运是成名早,而青春期的挫折又来自于成名太早。她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困惑:“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我,又有那么多人讨厌我。”
十多年过去之后,豆瓣社区上有人发帖:“原来张含韵是最早的网暴受害者。”
那时候困扰着张含韵的还有一个问题:上学。
2004年“超女”结束之后,张含韵在汪涵的牵线下与北京天中公司签约。来到北京后,她还需要继续学业,想高中毕业之后去国外留学,但在北京一所高中念了一段时间之后,学校以“明星学生太有名气,会影响其他同学安心念书,且工作繁忙请假太多,不好管理”为由,将她劝退。此后,再没有高中敢收她。
和同龄人相比,张含韵的确太特殊了。通过出唱片和赶通告,她在19岁那年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子。2008年初,北京正在筹备奥运会,房价开始高涨,张含韵就在那时候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新房子,当时的房价均价为12479元/平方米。
这个决定几乎花光了她当时所有的存款。之后没多久,她就失业了。
互联网上的盗版音乐正在挤压唱片行业,人们在音乐搜索平台上下载MP3,买唱片的人越来越少。张含韵所在的公司本就根基不牢,行业的不景气让公司格外萧条,公司忙着处理经营不善的问题,没有时间和资金给她出唱片。
张含韵争取不到机会。在郁可唯参加“快女”并与滚石唱片签约那年,张含韵决定和北京天中公司解约。
看上去意气风发的郁可唯,也不能说是顺风顺水。和同期出道的“快女”相比,她年龄大了一点,有网友说她“老气”,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并不认为自己足够好看。出道之初参加滚石家族的演出时,有一场她用歌声先开场,唱的是《宁夏》,观众还以为是梁静茹,等她上了台,台下不认识她,在“下去吧”的起哄声里,她唱完了整首歌。
那天晚上,她发了微博,说自己是不会因为这些而哭的,只有猫猫狗狗才会让她掉眼泪。
失了业的张含韵没有将解约的事情告诉父母,我们现在不知道,面对茫然的前途,20岁的张含韵有没有哭。
当时,已经有媒体觉察到电视选秀泛滥后艺人后续经营的困局。在唱片行业萧条的背景下,没有产业接盘这些怀揣梦想走进行业的年轻人——太阳底下无新事,10年过去,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选秀时代,依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相比而言,郁可唯后来走得足够幸运。但这份幸运首先有足够强大的业务能力加以支撑,其次还要有觉察和抓住机遇的能力才能延续。
在唱片行业式微之际,郁可唯搭上了最后一班带着新歌手上升的列车。受益于滚石唱片在港台市场的资源网络,2012年,郁可唯第二张专辑《微加幸福》中有三首歌被台湾偶像剧选为OST。第二年,她的《时间煮雨》随着《小时代》而爆火,就此开始,OST这条赛道,郁可唯就可以走通了。
当华语歌手们苦于卖唱片时,正是影视产业在热钱涌入下火速腾飞的时候,郁可唯收到了大量OST的邀约,有段时间,她要花整天整天的时间去筛选demo。对那一时期的华语歌手来说,在OST市场站稳脚跟,无疑是增加了比线下演唱会和出唱片成本更低、也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