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条跳舞街
今天开车又经过跳舞街
2019年9月19日的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
“震到上下排牙齿打架。”最近一段时间,广州市民程先生不管是骑车还是开车,都不想经过海珠广场,因为升级改造后的海珠广场周边主干道上铺上了凹凸不平的新地砖,不管是开车还是骑行都会产生严重颠簸。此番道路“升级”,引来不少市民的吐槽与不解。
最近网上还有人提起此事——
海珠广场有全广州唯二(还有一段在旁边爱群大厦对出沿江路)的汽车全自动按摩路段,当车辆行驶到此路段时,会自动开启按摩模式。车辆会欢快的跳舞,乘客也跟随节奏一起摇摆放松,真是太贴心了。给紧张的行车过程带来片刻的欢愉,真是太美好太舒服了。
跳舞街,是汽车单车电动车跳舞,不是人在街上跳舞。这条跳舞街在海珠广场,不过只是小小的负能量,搜索一下关键词“海珠广场”,文章一篇接一篇,都是唱赞歌的。
我也曾经开着车经过这段跳舞街。我不解,为何可以铺马路的建筑材料种类数不胜数,为何偏要选中这钟小方砖,而且还要铺成凹凸不平的样子?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阿茂整饼?
过了很久我才恍然大悟。我想起了巴黎。罗浮宫出来有一小段路也是用这种小方砖贴路面的。汽车在上面也是会跳舞。走过此地的时候我还想,这才是真正的马路,马车走的路。想想一百多年前,马蹄声脆,行走在这样的路面上是何等的浪漫!必须说明的是,巴黎的这段路的路面,经过岁月的磨洗,路面的小石块已经变得珠圆玉润了,而广州海珠广场的这段路则是锋芒毕露。
巴黎是个讲究艺术感和传统的地方,尽管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但是能不拆的一定不拆,于是这段路就这样留存至今,让我们也可以一睹芳容。这当然是我的猜想,或许巴黎没有我们这么有钱,总是喜欢拆了又铺铺了又铲也说不定。
开过海珠广场出来的这段起义路,我有点意气难平,难道设计的批准的落单的验收的都不开车?他们难道不知道开车走过跳舞街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吗?还是楚王不但好细腰而且好跳舞?
马路必须要平,这是小学生都懂的常识啊。堂堂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广州难道就不懂这个道理?成语都有说啦,一马平川。也许凹凸不平的路马车走没问题,但是我们告别马车时代已经很久很久了。或者这是一道iq题,请问广州还有没有马路?答案是,有,当然有。
你还别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广州的城市建设野心勃勃,真的是对标巴黎的。说什么要把珠江变成塞纳河,把北京路变成香榭丽舍大街。现在对标不成,留一小段路铺小方砖,凹凸不平,也算是巴黎遗风了。否则没有办法解释这个反人类反常识的城市建设怪招。
既然得罪人说开了,我也不在乎多说两句。很多人吐槽广州的草坪。草坪这东西也是改开之初官人出国看回来的。草坪养护成本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惨得过我大广州有钱,于是也处处草坪了。其他的不说,广州是个缺水的城市,草坪养护要消耗大量的水,光是这一条绿色的草坪就极为不绿色。
相反,遮荫的大树本是广州并不稀缺的最需要之物,却日见稀少。记得我小时候住越华路,到小北路十七中返学,一路上不是树就是骑楼,晴天雨天都不带雨伞的。现在看广州的公交车候车厅,玻璃屋顶,阳光照到通,如果是东北就好了,可惜这里是北纬二十三度。真是要命。做园林的一般都会点风水,现在可好,连经纬度都搞不清了。至于号称城市客厅的那个什么广场,夏日当空,更是让人无法停留片刻,相比之下,旧时榕荫如盖的中央公园才有资格充当我们这个城市的客厅。可惜现在也不行了。
现在坊间流传说广州的城市绿化目标是要种很多开花的树,比如说黄花风铃什么的。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一年还有两百多天,不开花的黄花风铃不但树形乏善可陈,而且不能遮荫。一个到处开着黄花的广州更不是我们的集体记忆。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大榕树就是守旧派才喜欢,黄花风铃就能够让广州保四?这个逻辑联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现在有些人,说起话来就想旧社会欺人太甚的警察,根本就毫无逻辑可言!
广州城市建设要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无论是老广州还是新广州都希望广州的明天会更好。不说情怀也行,修的路,要适合人走车行,种的树要让人在中国最大的亚热带城市里活得舒服,只有这样广州才能够真正成为宜居城市,广州才能够在点点滴滴的无数美好细节中,成为我们共同的家园。
人走绊脚车行跳舞的广州,晒爆头的广州,可以成为我们爱广州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