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4套卷》的选择题简略版解析,我认为已经可以回答大部分常见的问题,剩下的题目里同学们比较陌生的估计就是记忆型的时政题了,做错的话直接记住相关提法就可以了。详细的逐题版解析预计这两天就会在增值服务上线,点题课也会上线讲解视频,需要深化学习的同学可以关注。
第一套
5.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是重要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主线。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17.“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是本科教材上关于时空这个知识点段首第一句,是今年21版本科教材修订的新内容。“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18版本科教材以及目前大纲上仍然保留的提法。两个提法都对,这道题我专门采用新提法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际上我在出马原题目的时候已经非常克制了,大部分用的书上原理的原话,如果同学们翻翻真题就知道,真题中正确选项经常是有部分改写的。如果连我的题目里的原理都做不对,考试的时候稍微变一变你就更不好判断了,所以掌握好《8套卷》和《4套卷》里的提法是最低要求。
18.知识性认识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对象,以客体本身的属性、关系和发展过程为反映内容,追求客体“是什么”,以求“真”为认识目的;而价值评价则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主体的意向、愿望和要求包含在其中,追求“应该怎样”,以求“善”和“美”为认识目的。A错误。评价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价值评价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虽具有主观性,但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反映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C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2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C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的主要任务,不符题意。
2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属于科学发展观回答的问题,不符题意。ACD中CD为本次《决议》中的新提法。
25.《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内容。
26.发展是香港的第一要务、立身之本,A错误。
27.党成立之初,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也是大革命的失败的主观原因。C错误。D是毛泽东1939年才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的。
2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决议》中关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提法是“四个彻底”,与“七一讲话”中新中国成立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相比,多了一个“彻底”(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本题着重提示这一新提法,即A项,另外三个“彻底”在《8套卷》中已有题目(第一套第29题)。
3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二套
7.总抓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源头:资源利用。关键:产业结构调整。
8.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任务: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七一讲话: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14.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8.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类似提法: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1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露和批判了商品拜物教观念。C错误。
21.实施新经济政策标志着列宁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没有找到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22.国家资本主义是与社会主义直接相联系的、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其性质取决于所在国家的性质。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错误。
3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错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D错误。
第三套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A正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11.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5.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
20.B属于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不符题意。
27.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D错误。
28.中共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A错误。
29.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C错误。
第四套
1.21版本科教材新增内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B错误。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C错误。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D错误。
8.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14.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18.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D错误。
2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27.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B错误。
29.《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内容。
31.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C错误。
32.嫦娥工程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