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青花瓷还是瘦金体,都以其鹤立鸡群的姿态名之后世,它们看似轻描淡写,却往往十分动人。而我们今天要聊的宋刻本同样简约,却是宋朝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页,作为古籍中的极品,其独特的价值不可估量。
一、“倚老卖老”的宋刻本
那么,什么是宋刻本?顾名思义,宋刻本就是指宋代刻印的古籍。自明代以来,宋刻本一直受到学者和藏书家的特别重视。在明朝,宋刻本尤其是善本,一页值千金,有“寸纸寸金”之说。而到了民国,宋刻本开始“倚老卖老”。比如说,收藏家朱文钧为了收藏宋拓本的《醴泉铭》,卖掉了家藏沈周和文征明的书画合璧之作《云山图》。
沈周和文征明是什么人呀,一个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另一个既位列“明四家”,又位列“吴中四才子”。这种级别的书画家,作品竟然被用来换宋刻本,我在想,这个朱文钧是不是不识货呢?
沈周和文征明书画合璧之作《云山图》
二、“物以稀为贵”
实际上,宋刻本不但“倚老卖老”,而且还深刻解释了什么叫“物以稀为贵”。目前全球宋刻本数量不仅稀少,而且分散,具体来说,根据最新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目前存世的宋刻本仅约3500部,其中中国大陆藏约1800部,海外约1700部,且分藏于150余家机构。
除了各地馆藏之外,宋刻本当然也会不意外地出现在民间或者地下,它们或以残叶的形式出现在考古资料中,或以佚失已久的姿态出现在拍卖会上,比如南宋刻本的《钜宋广韵》就出现在2011年的春拍中,成交价达到了3300多万元。
南宋刻本《钜宋广韵》复制品
三、宋刻本的“惊人之处”
通过以上古籍,我们对宋刻本有了初步印象,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老”和“稀”,宋刻本究竟有什么魅力?它究竟美在哪里?我来说四点:
(一)书法绝伦
宋刻本之美,主要美在字体。那字里行间洋溢的书法气息,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愉悦的阅读心情。从目前留存的名品看,其雕刻字体几乎都出自大家之手,比如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虞世南等,争奇斗妍、富于变化。
宋刻本《朱庆馀诗集》
宋刻本《昌黎先生集》
(二)纸墨精良
实际上宋代文化经济繁荣,造纸工艺可以说是相当精湛了,宋刻本通常所用的纸叫作“椒纸”,“椒纸者,谓以椒染纸,取其可以杀中,永无毒蚀之患也。”意即用花椒的浸渍汁渗透的防蠹纸。宋刻本之所以美,与其用纸考究有很大关系。
明代藏书家张应文说:“藏书者贵宋刻,纸质莹洁,墨色清纯,为可爱耳。”另一个明代藏书家高濂也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用墨稀薄,开卷一种书香。”还有一个清代藏书家孙从添说:“南北宋刻本,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
宋刻本《妙法莲华经》
除了“椒纸”,宋代还有很多名品,比如“澄心堂纸”,相传《淳化阁帖》就是用此纸所拓,欧阳修写《五代史》用的也是“澄心堂纸”,“宋四家”之一蔡襄也有一件著名的书法作品,名为《澄心堂纸帖》。
“宋四家”之一蔡襄书法名品《澄心堂纸帖》
值得一提的就是,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说:“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有也。”可见宋代造纸主要是用竹,这也是宋刻本为什么大多出自两浙、四川与福建的原因。
清代翻刻的宋刻本《东坡志林》
(三)排版考究
除了书法绝伦、纸墨精良外,宋刻本的第三点魅力就是排版精致。其书籍不但雕镌认真,重视字体刀法,在版式设计、行款、封面装帧方面也是非常讲究的。包括文字分布、板框的高广与行格的多寡、都以事先设计的字体大小、字数而定,大字本每半页七八行,每行约十五六字;小字本每半页十三四行,每行约二十三四字。而如今流传最多的是每半页九到十二行,每行十八到二十二字的中字本。

宋刻本常见的装帧设计
宋刻本《王摩诘文集》
(四)校勘严密
宋刻本之所以是瑰宝,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实际上宋代官家对校勘十分重视,甚至由皇帝亲自过问,指派专家把关。为了保证刻书质量,官方还规定若干措施,比如刻板前需要进行三次校正,而刻板完成后对版样还要再次校对。此外,还要在卷末刊载经手人的名字,你想蒙混过关,那显然是不能的。正是如此,不少学者都拿宋刻原版来校正明清以来所刻古籍的讹误,从而恢复古籍的真实面貌。
宋刻本《东坡集》
四、宋刻本资源
综上,宋刻本的四大特点是书法绝伦、纸墨精良、排版考究、校勘严密。那么说了这么多,如此动人的文化资源,我们究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一睹“芳容”呢?别着急,龙脉文化给您安排得明明白白!在我们的古籍资源中,宋刻本作为一个特别的专题被单独列置,目前总共165条资源约100部古籍,皆为PDF格式,画质高清且体验流畅,内容包括《姓解》《楚辞集注》《李太白文集》《陶渊明集》《杜工部集》等。
宋刻本《姓解》
宋刻本《陶渊明集》
这些内容涉及天文星象、地理风水、文学、音乐、医药等方面,用户可在进入“龙脉文化云”官网后,通过菜单“珍稀资源”下的“古籍珍本”,找到“宋刻本”分类,从而完成在线欣赏或下载研究学习。
知识采撷:关于“善本”
我们通常说某某书是“珍本”“精本”“孤本”“旧本”或者“善本”,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严格来说,这几个“本子”尤其是“善本”定义复杂且广泛,甚至是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至今没有定论。但一般而言,珍本是指比较稀见或珍贵的书本,精本是指校勘印刷精善的书本,而“旧本”就更好理解了,管你精不精,只要旧就行,可见它注重文物价值。至于孤本,“孤”者,世间仅有一份,其价值不言而喻,可见,孤本一定是珍本。
那么究竟何为善本?我们前面说了,每个时代理解不同,比如在宋人眼中,文字正确、内容完整的版本就是善本。但在今天,善本指那些不仅具有文献价值,而且具有文物价值的版本。简言之,除了刻印精美、校勘严密、内容完整无误之外,还需历史久远。很显然,善本既是珍本,又需要是旧本。
宋刻本《陶渊明集》扉页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