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达芬奇机器人,它能为减重手术带来什么?
说起现代科技有多发达,你可能想到如今的科技上能冲破天际探索宇宙,下能深入四海揭开大地的奥秘。可关于医疗行业的科技,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概念,本次提到的“达芬奇机器人”可能是你首次接触,但不得不科普的热知识:2022年,达芬奇机器人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新世纪的到来,是它诞生的背景
2000年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伴随着千禧一代的诞生,也正式跟20世纪提出了告别,而达芬奇机器人正是这一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但由于技术缺失和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严格的审批和管制,这一“奇物”在当时国内只可望而不可及。

从饱受质疑到广泛赞赏,它用了十年时间
直到2006年,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被引进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彼时的手术机器人还是一个非常稀罕的产物,初来乍到,它令人新奇、惊叹,同时也不被信任。人们普遍认为在手术中用机器人作为媒介会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而在次年1月15日,中国首例不开胸机器人心脏手术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机器人手术也开始在人们心中建立起安全感。

经过十年的验证,在2016年国内被引进到各大医院的达芬奇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59台。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华克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该院彼时一年可以完成超过250台的手术,其中83%为宫颈癌手术,98%为这座全国知名的妇产科医院最高难度级别的手术。达芬奇机器人开始受到国内专家的青睐,甚至作为顶级医院必备的医疗器械之一。
“千金之躯”让国内众多医疗机构望而却步
时至今日,达芬奇机器人凭借着高精准的技术证明了自己,但其高昂的价格注定了受众有限,据了解,目前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国内售价约2000万元人民币。因此,在国内众多的医疗机构当中,达芬奇机器人成了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充当着“好帮手”的角色,它的优势在于能够让手术变得更加精细,医生只需坐在显示屏前,操纵控制杆,便能完成手术。主刀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缩放比例,改变手动操纵和实际移动的尺度比例,从而实现超精细外科手术。纵使最出色的外科医生,由于手部血管随着心跳有节律的颤动,都无法保证手术器械的完全稳定,而这一劣势被医疗机器人高精度的机电结构所补偿。
如虎添翼的微创外科,让减重手术更加安全
减重手术本身属于微创外科手术,腹腔镜技术的诞生让手术从开腹转变到开孔,极小的伤口和出血量让患者充满着安全感。而达芬奇机器人的加入,无疑让减重手术多一层保障,精益求精。在2020年6月3日,广东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减重手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顺利完成,主刀医生戴晓江也提出过达芬奇机器人在减重手术当中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国内众多的医疗机构都陆续开展减重手术,但减重外科领域内医生依然存在技术差异,这也成了众多患者在选择医院时的难题。因此,本文介绍的达芬奇机器人作为外科手术的“神器”,对于一些对手术安全心存顾虑的患者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