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海陷入了疫情的阴霾,今天是上海全域静态管理的第....好多天。
反复的核酸,不停的参团,
所有的咖啡人都说过这句 ↓

近一个月来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
”五号楼的居民,马上下来做核酸“
”今天你抢到了什么“
”上海发布今天数字出来了伐“
”今天团购大米,100份成团,开始接龙“
”大家快上传抗原结果“
”团购的东西什么时候到“
”你们小区发物资了吗“
”什么时候解封“
”坚持就是胜利“
......
身为同在上海抗疫的我们,想为上海多做点什么,想要守护大家的家园,于是抛下了在家的那份安全,穿上了防护衣,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社区贡献一份力。
本期采访了7位志愿者,
记录了ta们的故事,
也代表了其他志愿者们的心声。
Now, 来看看我们的康康志愿者手册吧!


Roy Kong
组织给了我新代号“16号602”
Location: 普陀区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3年!2022年的3个月真的是amazing!我在这3月经历了封城、停航停运、公司隔离、“鸳鸯锅”、“百团大战”,如果我有幸能活到百岁,小朋友翻看历史书时看着激昂的奋斗史,问我:老头,你都干啥了。我想绝大部分在躺平和吃瓜~当然被偷走的不仅仅是时光,还有我的名字,在那段时间里,组织上给了我新的代号 -- “16号602”。
首先要坦白:我是个假“志愿者”,没穿大白,没爬楼。只是带上“护袖”为几个孤寡老人送“物资”。敲开我房门的时候,有种组织上找到你的感觉,“柏阿姨”的一句:小孔啊,有个事情不知道你方便不拉?那在一瞬间,我似乎听到了“同志,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
邻居们的感谢真的很让人开心,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几位耄耋老人的上海话实在听不懂,但我想肯定是夸我长的帅,但我还深刻记得分发6箱鸡蛋时,接收人会提前备好消毒液、为我们备上酒精棉片等…… 当然我感动的瞬间,也感受到大白和志愿者(其中不包括我)的艰辛,也充分认知了个人需求与公众意志之间的GAP:躲在楼道里的谩骂、“至死不渝”的顽固溜达派……有天群里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表情还是表达出了大家对志愿者们的敬佩和感谢。
写在最后,当marketing找我约稿时,我是拒绝的,一是志愿者生涯太水,二是光顾着搬物资了,也没留下我的“盛世美颜”,毕竟除了英俊的皮囊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大家的关注,最后我想“躺平”也挺好,我们还是要珍惜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与家人、爱人、自己多进行些深度对话。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相约:
火锅烤肉串串牛排,别动!放着我来!

Wendy Zhang
我也很累呀,但是她们叫我大白
Location: 虹口区
这样糟糕且紧迫的环境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95后上海人,也想力所能及做一些事情。如果每个人都在家里等待,我们的社区不会好起来,我们的上海也不会好起来呀。所以我想要守护好自己成长的这一点点地方。
我 -- ”大白小张“负责的是需要和很多倔强的人们(单纯的性格描述)沟通的岗位。
负责维持队伍秩序,确认楼号、帮助老人准备核酸二维码,检验居民的核酸二维码,偶尔帮忙去喊“xx号楼下来做核酸啦” 。同时需要特别关注队伍里的老人,喉咙痛是一天的常态…😮
而透不过气的防护服让我的眼镜和面罩上布满了雾气,仿佛是水帘洞了。一边艰难辨认老人们身份证的信息,一边用戴着手套的手指笨拙地输入(从未想到我也有老年人单指打字的一天)。
因为看不清+手套打字困难=输入速度慢,一些老人不由的会没耐心,只能说我两天内把这辈子听的抱怨都听完了(呼吁大家对志愿者们多点体谅和理解)
每次至少5小时的工作量和无限次重复的提醒话语会让新鲜感褪成责任感的坚守和满满的疲累。会难过,会沮丧,会有被击垮的瞬间,但也有一些温暖的事情。有认出我的阿姨笑着给我加油和安慰,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认出我后给我带好吃的零食,有人在社区和我一样穿起了防护服成为志愿者。在听见一声声“大白”心情都豁然开朗了。偶尔会觉得自己能做的太少太少,但转念一想,就像五千年文明长河里有诸多沙砾,一点都不璀璨吧,却是万里长城。

Rosita Wang
从HRBP到全能型业主代表
Location: 闵行区-古美
我们小区很早就有阳性了,所以封的特别早,第一次核酸检测的时候我看到都是老年人在指引和维持秩序,觉得他们很辛苦,想帮他们分担一点;另一方面早期我对居委会挺不满意的,觉得安排不合理,信息滞后,不作为,我很想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两点原因所以报名了志愿者。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协助过核酸检测;发放过抗原;帮居委组织过大型社区团购;还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过配药服务。
作为志愿者最开心的是真的能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居民们配药,因为小区老年人比较多,很多慢性病患者出现断药的问题,例如胰岛素,靶向药等一旦停药会危及生命,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分队从统计需求,寻找资源,出门配药,到结账收款分配药品,为近100位居民提供了配药服务!虽然很辛苦很麻烦但是很有意义,挽救了性命,这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上海的社区基层人员和社区居民人数完全不成正比,当我亲眼看到我们居委不到10人的团队,要负责六七千居民的生活日常外加核酸,任何指责的话都没办法说出口,整整一个月没办法回家,在居委会打地铺,每天仅睡几小时,还要垫付大笔的物资费用,接电话接到耳鸣,甚至在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接走急症病人的时候他们还要半夜冒着风险把人送去医院....
因此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上海,社区管理的难度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通讯工具,高度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甚至沟通方式,在大型社区这种超级多元化的组织内完全失灵;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达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如何在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消费观中找到平衡,如何在兵荒马乱的状态下维持对弱势群体的照拂,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疫情过后整个城市需要去探讨的。

Jessica Shen
上次没亲自守护,这次不留遗憾
Location: 闵行区-七宝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可以两次经历同样的封城。我是浙江上虞人,在2021年年底,我隔屏亲历了上虞疫情封控全过程。当三个月后当我再次遇到上海封控,便毫不犹豫的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希望一起守护大家们的安全。
志愿者期间的感动: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快7年,同一单元的见面都不怎么说话,甚至不认识。一个疫情,最终把我们捆绑在一起,大家缺什么,群里说一声,一秒就会有回应,有的多的立马拿出来做分享,大到肉小到笔,各种换菜的都不担心自己不够用,都是想着先让别人度过眼前的苦难。非常感动。
再次感动:
经历了这次疫情,大家都变得格外珍惜粮食。很多户租客自发都不要或者少要盒饭,打算捐给保安,保洁,不开火的小哥哥与小姐姐,还有工地上的一些兄弟们,希望他们也改善一下伙食,这是一种爱心接力:4个人要三份饭,有一天变成只吃一顿要减肥的…都是为了大家能够一起扛下来!

Francis Nan
没错,我叫红领巾!
Location: 静安区
在3月中旬,疫情还没如此严重,小区第一次做集体核酸的时候被身后的老人拍了一下肩膀,问我没有手机怎么做核酸登记?就从3月中旬开始,被小区的人默认我就是志愿者了,我也觉得挺荣幸的。
我居住的小区几乎都是60岁以上老人,帮不会用手机和没手机的老人提前做好核酸登记截图二维码。考虑到80-90岁老人身体虚弱不能受凉站太久,且队伍过长会引发交叉感染,组织小区全员按名单顺序,以十五人为一批单位,按年长顺序进行核酸检测,时不时的还要哄老人开心,扶老人上楼,没错,我叫红领巾!
其实和每一位老人相处交流的时间也就几分钟吧,虽说时不时的会闲聊几句家常,但不得不承认村里/小区的老人,个个是情报局成员,有几位老奶奶没几天收集到的情报,比我的个人简历还要详细,我只想说:奶奶,您来康耐仕面试一下猎头如何?
本以为每次我穿着一身防护服头戴面罩就露个眼睛,没人认得我,下个楼坐椅子上晒个太阳,就被几个老人认出来,给了我一箱辣条,好几颗大蒜,一大包纸还有点水果。物资一来就听见楼下老大爷喊,那个小伙子住5楼,给他家两份。嗯,被暖到了。

Daisy Lu
用爱发电的“现场客服”
Location: 松江区
在三月中旬就早早得被退赛,所以成了友圈比较早一批去做志愿者的人。
“变身”大白后,立马对他们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真的不(hui)容(shou)易。
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
- 用爱发电的健康云“现场客服”:帮助部分居民登记生成核酸码;
- 无感情的人声播放器:“核酸码打开,屏幕调到最亮,手机竖着出示”
我大概算比较“闲”的志愿者了吧,小区年轻人居多,所以核酸检测工作协调难度不算很大,但也不乏对捅鼻子还是喉咙的挑剔,觉得捅得过深、排队过长的抱怨。可想,身边其他那些忙碌的志愿者承受的何止这些?
但一直很荣幸成为过大白其中的一员,更佩服从头到尾没有被埋怨、不理解击退的大白们,这样的人生经历,虽然不有趣,不奇怪,但有点点骄傲!
最后要表白家乡浙江的援沪医疗队,看见家乡大白来做核酸,真的亲切极了。

Linda Yang
随叫随到的盒马运输队
Location: 宝山区
其实我报名志愿者的原因相当直接明了,就是想认识一下“大明星陈坤”(其实是和陈坤同名同姓的团长大人)
我是小区盒马运输队的小小志愿者一枚~工作日提供晚间服务,双休日随叫随到!
志愿者日常routine:
线上:
运输队聊天群:
关注团长的到货通知,响应号召,每日上传核酸报告/抗原检测结果(这点很重要)
盒马团购群:
空闲时间化身为客服小姐姐,回复居民团购的自信
线下:
和其他志愿者配合,视到货情况和居民所在点分配配送任务。
这个时候,我的小推车就帮了大忙啦。
满载着蔬菜、水果和鸡蛋的小推车,像是满载着全村的希望,迎着阳光,探索小区各角落,跟不同汪星人交朋友,实现点对点无接触配送传递爱心。
写在最后
有些前行,短暂却有力
有些话语,简单却温暖
心有所信,哪怕困难重重
追光而上,哪怕负重在肩
向这群最可爱的志愿勇士,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