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公安局梁格庄派出所副所长张栋身上,既能看到90后的活力与朝气,又能发现不同于同龄人的沉稳与担当。在辖区群众的眼里,张栋是打击犯罪、守护平安的“急先锋”,是善于调解、止争化戈的“帮大哥”,也是热心服务、群众危难时的“主心骨”,更是想方设法、防骗止付的“守财人”……
“干好派出所工作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熟悉你才会信任你,信任你了基层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张栋说。只有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心手相连,才能履行好新时代公安机关使命任务。因为成绩突出,他先后被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奖2次。
打击犯罪,他是守护平安的“急先锋”

“当警察就是保护老百姓的,到啥时候咱都不能忘!”从穿上警服那天开始,张栋就牢牢地把父亲的话铭记在心,当群众遇到危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冲上去。
2020年1月23日夜,易县某小区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一男子因感情纠纷将女友捅伤后报警。
正在值班的张栋立即出警。到达现场后,随着调查深入、受害人家属的到来,嫌疑人突然失去了理智,不断地挥舞着刀高喊:“一命还一命,我跟她一块死!”
危急关头,张栋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将他扑倒,紧紧按住嫌疑人持刀的手臂……
挣扎中,张栋双手被划伤,但他始终没有松手,在同事的协助下控制住了嫌疑人。
“110啊,我家门脸的钱全被偷了!”“警察快来看看,门被撬了,店里烟和货没了”“我们店进人了,丢了不少钱”……2019年10月中旬,派出所的报警电话接连响起。据统计,在两天之内有 15家商铺接连被盗。
张栋临危受命,牵头负责带领同事展开工作。经过排查,他们发现案发时段均处于深夜,嫌疑人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蒙面、驾驶无牌车辆、破坏监控探头、混淆逃跑路线,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但张栋没有放弃,他组织民警不断扩大侦查范围,细致走访摸排。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终于在海量的线索中捕捉到嫌疑人的身影,从而确定了嫌疑人的逃跑路线,并乘胜追击在案发后第三天将两名嫌疑人抓捕归案。
返还涉案财物时,群众们惊叹于民警的办案速度,纷纷现场鼓掌喝彩。
调解纠纷,他是群众信任的“帮大哥”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张栋从未间断过对基层工作经验的学习总结。日积月累,他从一个不会说、听不懂方言的外地人,迅速成为能听懂方言、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本地通”,成长为在全局叫得响、善调解的业务骨干。
经过总结,张栋发现矛盾纠纷警情在派出所的警情中占70%,妥善处理好可以消除治安隐患、和谐社会关系,否则有可能激化矛盾造成社会危害。于是,他细致梳理了“矛盾纠纷五步调解法”。
第一步就是倾听,有时候双方说完,气就消了大半;第二步是分类,现场取证后要迅速做出判断,违法行为走程序依法办理;第三步是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调解,针对双方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打亲情牌、感情牌、法理牌、道德牌。张栋说,“一般的纠纷到第三步就解决了,但是一些陈年积怨就会到第四步溯源,第五步去根。”
2021年1月,张栋通过自己的“五步法”化解了一段三十年的积怨。
老杜和老陈既是表兄弟,也是邻居。但双方经常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2020年1月起,双方矛盾升级,老陈多次在半夜将垃圾、树枝堆在老杜门前。而老杜也经常用长棍干扰陈家的摄像头,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甚至扬言“杀你全家”,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治安隐患。
多次报警后,处罚没依据、调解不成功,民警们也“挠了头”。张栋分包该村以后,把这事放在了心上,下决心解决两家的矛盾,消除这个隐患。他一次次翻看着报警记录,回想出警过程,向村委会、其他乡亲了解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表面,根源是两家宅基地之间一块空地的归属问题。
找到了“病根”,就对症下药。张栋立即行动,他到镇政府、土地所查阅前些年的土地资料,多次走访村委会、其他村民、两人亲属。用两个月的时间,搜集了详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最终查清了空地的归属权。期间,张栋还多次到二人家里作工作,摆事实、讲道理。张栋的真诚终于打动了两人,双方愿意坐下来“谈一谈”。

2021年10月,张栋、村书记、执法队和老陈、老杜坐在一起“五方会谈”,在清晰的证据面前,确定了双方土地的归属权,让这对仇视近三十年的“冤家”握手言和。
从此,张栋一炮打响,十里八村都知道派出所有个年轻的“帮大哥”,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掰扯不清的,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和张栋一起出警的同事说:“张栋调解的时候我这个参加工作20多年的老民警都很佩服,一口地道的易县话拉近群众的距离,说话有理有据,接地气,老百姓心服口服。”
热心服务,他是百姓危难时的“主心骨”
在日常工作中,张栋始终用自己的热心服务温暖群众,增进警民鱼水情,架起警民连心桥。
2022年5月,张栋在走访中发现居民宁某心事重重不像之前开朗热情,就主动和他聊天。原来,宁某去年打工到年底却没有拿到4.1万元工资。接下来的几天,张栋带着宁某走访包工头、第三方公司、劳动局部门成功帮宁某要回了4.1万元的“血汗钱”。
曾有人问张栋:“你年轻轻的,怎么这么爱管闲事?”张栋说:“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曾经见到过因孩子走失破碎的家庭,也看到过拿不回工资绝望的乡亲。后来我当了警察,在我工作的辖区绝不再让这样的事发生!”
2021年5月,梁格庄乡村民老曹心急火燎地来到派出所找张栋。原来,正处在叛逆期的儿子因上学问题跟老曹大吵一架,然后趁家里人不注意离家出走了。老曹找了三天没有找到,只得向张栋求助。
面对六神无主的老曹,张栋安慰道:“曹大哥别着急,孩子十来岁能照顾自己了,不会有大的危险。你问老师了没有?”听到张栋这么问,老曹一拍脑门:“我真是糊住劲儿了,怎么忘了找老师了,可是我也没老师电话啊。”张栋帮助联系到了学校老师,老师虽然也不知道孩子的去处,但提供了孩子一位好朋友的电话。经过联系,最终帮助老曹找到了孩子。
2022年2月26日,所里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令,辖区一石料厂西侧发生火灾,张栋和同事们立即赶往现场。

当时火苗正朝着民房不断蔓延,“不好,一定要挡住,不能烧到房子电线!”张栋大喊一声就冲了过去,和大家一起用灭火器、土、扫把奋力扑救。突然风向一转,火苗刹那间向张栋卷来,一下子燎到他的脸上。张栋忍痛和同事们继续灭火。三个小时后,火终于被扑灭,民房安然无恙。但张栋却被燎掉了一半眉毛,一撮头发。原定周末拍摄婚纱照的他也因为这次“毁容”被迫延期。面对未婚妻的不解,他却说:“只要群众财产没危险,咱这点小意外不算啥。”
反诈止付,他是群众财产的“守财人”
在派出所工作中,张栋始终坚持进辖区、走千家、进万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普及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在城区派出所辖区,有城区、城乡结合部、乡村,流动人口多,治安环境复杂,反诈宣传非常重要。对这项工作,张栋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办法:结合辖区特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针对老旧小区老年人多的特点,除了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等常规的宣传方式,张栋还搜集整理了保健品诈骗、电话诈骗的案例,并在晨练公园以案说法,和同事模拟诈骗分子的“话术”,用小品的形式让老人们擦亮双眼防受骗。

2022年4月,正在小区走访的张栋遇到了一位正在打电话的大娘。大娘使着眼色把手机递给了张栋。张栋一听,对方正冒充公安民警骗大娘,说她的孩子在外地被公安机关逮捕,要求缴纳5万元保证金。张栋几句话就戳穿了对方的身份,挂了电话,张栋不住地表扬大娘:“您警惕性真高。”大娘却说:“我得谢谢你。孩子在外地打工,他开始一说,我真被吓住了。后来想到你给我们讲的,我就想去派出所找你,这不出门就碰到了,一下保住了5万块钱。”
针对高层小区、城乡结合部年轻人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张栋开展反诈宣传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微信群、自媒体开展反诈宣传,推送刷单、“杀猪盘”等电信诈骗典型案例链接和新媒体作品,让年轻人避免掉入陷阱。
针对商业街、建材市场,商户集中熟人办事和投资类网络诈骗的主要受众群体的特点,张栋除了开展反诈宣传还在预警止付上下功夫。
2021年9月7日,辖区居民高某来派出所报警:他被一陌生男子从QQ上冒充领导要求他给客户转账15万。高某没多想就向一陌生账户转了15万元。转账后的他突然想起平时张栋的宣传,才意识到被骗,就立即来到派出所报警。接到报警后,张栋马上联系反诈中心、银行等部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止付,成功止付1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