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铁幕后的“足球猛将”
无论严寒酷暑、风吹日晒
总有一群蓝色猎鹰们
活跃在轨道交通保护区
搭配各个“足球猛将”的特点
用行动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为保障轨道交通线网安全
轨道交通专门设置了安全保护区
目前为止
武汉地铁保护区范围已超过47平方公里,
相当于6300个标准足球场
轨道交通结构的受力状态是一个平衡体系。但是,外部施工可能会造成结构损坏,或打破受力平衡。
因此,轨道交通结构的四周必须确保有一个安全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
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是这么设置的: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和车辆基地用地范围外侧十米内;
(四)水底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一百五十米内。
(因地质条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扩大安全保护区范围的,由轨道交通建设或者运营单位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这片“绿荫场”上
到底有哪些成员呢
下面一起揭秘
“足球猛将”的神秘面纱
地铁保护区广泛采用的是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一般在200米内,精度在2mm左右,除了能帮助测量距离外,还能帮助计算需确认项目或堆载物的体积。
日常保护区工作中,每当发现新增堆载物时,激光测距仪都会上场发挥它的前锋作用,巡查人员可使用它快速确认堆载物是否在地铁保护区范围内,同时初步判断其对地铁结构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对应的监护方案。
RTK是一种测量设备,由基准站部分和移动站部分俩部分组成。巡查人员利用它接收卫星信号可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
保护区巡查工作中,因大部分地铁结构埋于地下很难了解其具体位置关系,所以当现场巡查人员需要确认地上目标物与地铁地下结构的平面位置关系时,RTK便出场了。它可以帮助巡查人员实时精确判断施工项目的坐标位置,确认其是否在地铁保护区范围内。RTK测量仪不仅可以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无人机地铁巡线系统是集航空、气象、通信、地理信息、图像识别及信息处理的系统。能快速、远距离、高空自动作业,可实现对于地铁沿线保护区内的动态迅速掌握,大大提高了地铁保护巡线效率。
对于高山等地形地貌、封闭住宅小区、管制区域,或者天气环境恶劣等难以进行人工巡查的地方,通过无人机智慧巡检,为地铁运营筑起了安全防线。至今,无人机巡查累计飞行时长达近7000小时,累计巡检里程达29000公里,发现并制止侵入地铁保护区的外部施工行为近100次。
采用条纹编码标尺和图像的处理电子系统而构成的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液晶屏幕上能显示所有测量数据,并且还能提示下一步操作,方便快速测量。
对于一些施工期短,但对隧道可能造成影响项目,装设自动化监测设备过程太过缓慢,电子水准仪便宜、灵活且易于操作,大大节省了巡查监护效率。
系统运行稳定,监测精度高并满足规范要求,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可以针对地铁结构及时提供的监测数据。
保护区使用的全站仪系统实现自动数据采集、无线数据传输、自动处理、自动分析、自动报告生成、自动报警,全程无人值守的全自动自主运行监测功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为督促施工单位调整项目实施方案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极大程度的提高了隧道的安全等级,是保护区最强“门将”。
搭配“足球猛将”的蓝色猎鹰们
双脚丈量着这蜿蜒钢铁巨龙
加强地铁保护,共筑运营安全
出品丨运营公司融媒体工作室
来源丨工务中心
图文丨袁耀辉 林碧薇
编排丨袁耀辉
审核丨朱红丽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