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五次减持比亚迪套现百亿港元可能暗示电动汽车高光时刻过去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特斯拉降价促销,碳酸锂突破60万元,新能源汽车投资高光时刻或已经过去
新能源汽车是最热的赛道,可是在市场狂热之中,有着股神之称的巴菲特却不断减持业绩高增长的比亚迪,究竟是巴菲特错了,还是电动汽车高光时刻已经过去,不再是资本的香饽饽!
巴菲特退出比亚迪,态度还是相当坚定的,自从第一次减持比亚迪股份以后,就接二连三的减持停不下来,截至目前,已经是第五次减持了,港交所数据显示,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于11月17日卖出了322.5万股比亚迪H股,对比亚迪H股持股比例从16.28%降至15.99%,巴菲特已经减持比亚迪套现近百亿港元。
相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股票,比亚迪虽然从高位下跌了近30%,跌幅还是很小的,作为电动汽车风向标的特斯拉股价已经腰斩,蔚来港股从209.2元跌到目前79.8元,跌幅近60%,理想港股从165.3元跌到目前的67.2元,也是超腰斩,小鹏股价更惨,最高股价是220元,目前是27.85元,按照下跌20%进入技术熊市观点,主流的电动汽车上市公司都进入了中级调整,都跌到了技术熊市。
巴菲特一直没有回应市场减持比亚迪的原因,这也让市场有诸多的分歧观点出现,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究竟是错了,还是对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动汽车虽然维持高增长,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2022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2万辆和4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2022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增长87.6%和81.7%。从绝对增速看,10月份相比于1月份已经大幅下滑,如果11月份同比增速继续放缓,不排除年底同比增速相比于1月份腰斩的可能,也就是说环比增速是下降的,而且下降颇多。
中信证券认为补贴退坡影响有限,电动化、智能化景气向上,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1%。即使是31%的增速,相比于目前增速的80%以上,增速也是超越腰斩。如果悲观一点预期,财政补贴退坡,欧洲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明年增速低于31%丝毫不奇怪,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竞争胜出一个是政策的扶持和原油价格上涨,现在原油价格跌幅颇大,电动汽车竞争力有所下滑,加上电动汽车在寒冷气候中使用续航里程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问题,电动汽车未来销量增长不如市场预期,也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绝对增速下降,造成新能源电动汽车厂家产销量出现巨大波动,比亚迪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产销量维持较高增长,传统意义上的新势力造车龙头企业是蔚小理,但十月份已经退出了前三位置。小鹏汽车总交付5101辆,环比减少了3367辆,蔚来汽车销量10059辆,同比增长174.3%,理想汽车交付量为1.0万辆,同比增长31.4%,取而代之的是赛力斯和哪吒汽车强势崛起,比亚迪继续保持强势领先,汽车产销量排名剧变,只能说明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挤出市场,成为输家。
正是因为竞争激烈,各家厂为了销量,纷纷牺牲利润降价促销,特斯拉首先大幅降价,早几天又有市场传言,特斯拉将继续降价促销,特斯拉单车利润远比其他厂家丰厚,自然有降价空间,接着是宝马等豪华车跟随,国内电动汽车厂家虽然有跟风降价信号,但是很难有降价的空间。在于特斯拉毛利率达到了30%,有媒体报道比亚迪的毛利率只有16.3%,蔚小理的毛利率分别为16.7%、9.7%和21.8%,何况只有比亚迪盈利,其他厂家都是亏损。亏损厂家降价促销,盈亏平衡何时来临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没有盈利,何以支撑目前股价坚挺。即使比亚迪盈利较为理想,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其他厂家,也是需要小心应对,大家都会瞄着比亚迪车型定价展开市场份额争夺,特斯拉可能率先动作,推出价格更低的车型,与比亚迪展开竞争,面对虎视眈眈的诸多车企,比亚迪要想维持目前市场份额也是颇有难度的。
一边是整车厂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另一边是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达到60万元一吨,电动汽车成本上涨压力山大,实际上电动汽车缺芯问题依然严峻,让部分业内人士感叹都是为电池厂打工,这是一种无奈的叹息。
成本上涨和产品价格下跌双重挤压,电动汽车股价何去何从。最新消息是比亚迪上调了部分车型价格维持毛利率,但股价走势较为平稳。
虽然巴菲特没有回应因何减持比亚迪,但不看好未来比亚迪超预期收益 是客观存在的,个人认为电动汽车产能过剩问题难以回避,未来竞争只会白热化而不会舒缓,电动汽车投资高光时刻或许已经过去。
发布于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