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打破惯性,这几个板块能出新王!
跟大家说个事:
今天大涨,但我身边却有一个朋友郁闷的要死,因为他昨天刚把股票给跑了。
对于离场,他的理由是
- 2022年每次震荡,最终都是拐头向下,所以之前两周震荡,接下来也很容易拐头向下,而周一在降准预期下低开下跌,应该就是市场再度做出了向下的选择。
- 2020年以来,每次新冠增加,股市预期都看淡,表现都差,这次正好赶上。
- 2022年以来,每次快速反弹后都有显著回落,这次显然回落已经开始。
结果,他觉得他太倒霉了,正好碰到放开房地产股在股市融资的消息,立马把房地产、银行以及相关产业链股票都激活了,进而带动行情大涨。
但这只是表面,我是和那位朋友说了,如果他一直维持上述的那种分析,郁闷必然会出现,因为那种思路,完全就是「交易惯性」。
什么是「交易惯性」?
交易惯性,就是因为同一种逻辑造成的无法停止的重复交易动作。上面那位朋友所说的,横盘之后必向下破位,新冠增加股市必弱,反弹后必显著回落。都是继续过去的经历,总计出来的逻辑。
但实际那些现象,很可能就是市场「交易主体」的刻意所为。比如同样遇到震荡,2月、4月、7月的震荡确实都向下跌破了,但11月29日为何能反身向上?只要观察「交易主体」的变化,就常清楚。
之前几次都是在「交易主体」不清晰之后,市场开始跳水,而11月一直有明显的「交易主体」,并且是橙色的「机构交易」,说明目前「交易主体」是愿意积极参与市场,而此前几次震荡是完全不同的。

此外,利用走势制造「交易惯性」的情况在个股、板块中也有很多。
由于市场中的「交易主体」是没有「交易惯性」的。所以不断的反弹上涨,起初「交易主体」会显示为橙色的「机构交易」持续增加;但最终「机构交易」会减弱直到「交易主体」不清晰。那种时候再去抢反弹,当然只有吃套的份了。
如:通用设备板块,短期下跌速度很快,这是为何?
- 看走势:如图中1所示,板块还在创新高,可能还要上涨。
- 看「交易主体」:如图中2所示,创新高之前,橙色的「机构交易」已经明显下降
- 看结果:如图中3所示,「交易主体」不清晰了,板块指数快速回落。显然就是走势上看有趋势有惯性,但「交易主体」已经变了。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交易惯性」也并非只有涨跌才能形成。比如,新冠影响也能形成「交易惯性」,之前2020年1-2月、2022年3-4月都是因为新冠影响而出现了市场调整。所以最近就看到不少大V在看淡行情。
但真正决定涨跌动力的还是「交易主体」。只要「交易主体」是清晰的「机构交易」,新冠也和没事一样。
比如:影视院线,按说新冠一多,预期肯定会差,但最近表现就比多数股票都好。
看走势:前期该板块持续上涨,新冠增加后什么时候下跌,完全不清楚。
看「交易主体」:「交易主体」显示为橙色「机构交易」持续不断,说明机构积极参与,不受影响。
看结局:最近影视院线板块拒绝调整,11月28日还明显上涨。

所以说,面对「交易惯性」,就应该实事求是,一方面要承认「交易惯性」对普通人来说,确实存在,另一方面就要数据说话,看清「交易主体」的具体变化,而不是猜测或者凭感觉去想象接下来的行情会如何。这方面可以直接到应用市场,搜索并且安装「博尔系统」的免费手机应用,自己去量化「交易主体」的变化,眼见为实。
发布于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