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万花筒
嘉兴 · 沪杭高速嘉兴服务区 BY goa大象设计;
深圳 · HARMAY話梅深圳店 BY AIM恺幕建筑设计;
上海 · 帝景·晶采轩 BY 纬图设计;
深圳 · Ronin机车社区 BY 毛伟伟;
苏州 · 东太湖喜马拉雅有声书屋 BY 平介设计;
杭州 · CycleCycle空间 BY 谜舍设计;
FRAME为你带来一系列更新改造,餐厅、办公和品牌门店等精彩资讯……

上海帝景·晶采轩 / 纬图设计
#新服务区
嘉兴沪杭高速嘉兴服务区
BY goa大象设计
嘉兴服务区地处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内,坐落于沪杭高速沿途,是由上海江苏方向进入浙江的第一座公路服务站点。goa大象设计将这座“公路东大门”塑造成为浙江省首座采用底层架空模式的综合型服务区。


新落成的服务区北区实景 © goa大象设计
团队提出“服务区+”的概念,描述对嘉兴服务区的未来期许。所谓“服务区+”,即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区服务半径大、流量集中等优势,于基本功能之上拓展文化传播、提升商业价值、完善服务内容,使得服务区成为复合型服务场所,同时也成为嘉兴市向外递出的一张公路名片。
“底层架空停车”是其中的核心策略。设计通过将建筑抬升、释放地面空间等方式,有效组织进出车流,并扩充了停车规模,极大地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北区架空停车 © AOGVISION

南区架空停车 © AOGVISION


© AOGVISION
综合楼内部空间围绕下小上大的“漏斗状”中庭组织。底层门厅中拔地而起的跨二层及跨三层的扶梯(飞天梯)构成建筑的垂直交通体系,宛如一株向上延伸发散的大树,上引抵达的旅客、下疏离散的人流。


© AOGVISION
平原之上,服务区南北两区综合楼成为了“悬挂”于高速公路的两个醒目的几何形体块,其生动的表皮则是对地域文化的回应。建筑师将嘉兴红船文化抽象解构,提炼水、舟、嘉禾元素,以北区“南湖映波”、南区“未来之舟”的概念,共同诠释“依水行舟”的主题。北区以曲面肌理暗示农田风吹麦浪与南湖水波荡漾之意;南区则以光洁的金属质感及三维曲面造型细部营造“未来感”。






© AOGVISION
#新门店
HARMAY話梅深圳店
BY AIM恺幕建筑设计
HARMAY話梅深圳店位于深圳大型商业区——卓越中心,是一个连接室外公共区域和室内商业区域的狭长空间,呈现出自然的线性组织方式。戏剧化的进深增强了空间的吸引力,引导游客向店铺更深处探索。在遵循仓储文化设计理念的同时,重新定义现实中的城市奇观。

© Bowen Gu

© Wen Studio
AIM采用复杂的管道系统作为店铺空间的核心元素,强化它对空间的串联作用,就像巨型结构光滑表皮下的毛细血管一样。镀锌钢管沿着内墙延伸,形成空间的边界;管道末端通过密集和分散的排布方式,形成交互界面。



© Wen Studio
平行的管道系统之间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室内立面,而延伸至室外的管道则以恣意大胆的姿态,“入侵”公共空间,以诙谐的、实验性的语言,与其他邻接店铺的沉稳纯粹形成鲜明对比。



© Wen Studio
#新餐厅
上海帝景·晶采轩
BY 纬图设计
上海黄浦区海湾大厦,坐落于黄金三角北外滩,大厦建于九十年代,帝景·晶采轩餐厅旗舰店位于大厦顶部楼层。塔顶南北两侧立面原有的玻璃幕墙,为室内环境提供了通透开阔的视野,将黄浦江两岸陆家嘴、外滩景观尽收眼底。



上海最好的观景位置条件,沪上餐饮界一大旗帜“晶采轩”餐厅,卓越出品与服务管理。这是一颗晶莹的珍珠,外滩缱绻一湾江水的平面就是晶采轩的剖面,条件至高无上有目共赏,创造更开阔更通透的视野是整个空间塑造的核心要素。



贯穿整个空间的观景旋梯,鸟瞰外滩一湾江水,仿如漂浮的彩带,漫舞其中。这一联系29至31层的旋转楼梯于共享区的中心位置,楼梯面纤薄轻巧,挑度悬空设计,线条简洁流畅,设计使用玻璃扶栏,减去视觉的阻隔。




室内气氛营造手法处理,选材使用大面积米黄天然大理石,自然仿古面,以少量的原木点缀,所有的室内物品尽显温润,含蓄。四层设计11个包间,让其与公共区更加宽敞开阔;片区人流减少,空间环境更加宁静,整体空间处理通透,玻璃幕与外环境的融合,形成更强大气场。




#新门店
深圳Ronin机车社区
BY 毛伟伟
自然、人、城市、空间和材料,这每一个“物件”都有着自己由生到死的生长逻辑,而在这山海之间,城市之外,设计师试图提取这些“物件”时间线上的某一个状态,重新组合,创造一种介于自然与城市之间”熙攘”的场景。
大鹏艺象国际艺术区内的这栋白色老厂房恰好成为了这个场景的空间载体,通过改造,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机车社区,承载着穿梭于城市与自然的骑士精神。

主立面 © 胡康榆

主入口贯穿内外的混凝土台阶 © 胡康榆

多重立面 © 胡康榆
对应大小不同的功能需求,在现有的建筑轮廓内置入了一个矩形的盒子,盒子内作为浪人机车社区的主要展示与活动空间,而盒子之外会与建筑轮廓之间产生大小不一的空隙,而这些大小不一的空隙空间则对应不同的功能划分,如接待、产品展示、储藏、维修、后勤、休憩、办公等。

自然与工业 © 胡康榆


二层独立办公室 © 胡康榆
盒子本身与建筑原始轮廓界定了大小不一的空间形态,如更开阔的接待区到逐渐收窄的产品区,同时也赋予了每个区域不一样的立面表情。

维修展示区 © 胡康榆

展示区内的光影变化 © 胡康榆
次入口为机车入口,机车可以通过这个较大的开口进入维修区与展示区,而人可以在临近的咖啡区休憩,透过外立面巨大的窗户,感受自然景观的同时等待与观看机车拆改的过程,这也提供了一种人、自然和城市的对话方式。

多重立面的围合关系 © 胡康榆

开放性的入口空间 © 胡康榆

与多重立面融合的咖啡区 © 胡康榆

© 毛伟伟
#新门店
苏州东太湖喜马拉雅有声书屋
BY 平介设计
东太湖慧客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本次项目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墙体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特色,围绕东太湖、党建文化加强文化主题规划设计,打造出了一个时尚、智慧、动感的新型特色文化空间。

项目概览 © 颜社视觉

“有声东太湖”线下体验 © 颜社视觉
以“听见东太湖”为主题的有声故事库,在线上为人们种草太湖的景观文化。东太湖慧客厅则仿佛是一个线下窗口,与有声故事一同为人们展现东太湖。场地的左侧是一个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展厅,一个大型沙盘将展厅与慧客厅相隔,科技带来的冰冷质感与文化故事的温暖氛围也在整个空间中完美融合。

从内侧看向文创区 © 颜社视觉

统一的流线形态划分不同区域 © 颜社视觉

涟漪形格栅吧台 © 颜社视觉
东太湖慧客厅整体风格以原木色为主,声音流淌在木质纹路中,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慧客厅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太湖景区的代表元素:太湖水面泛起的涟漪与声波十分相似,从中提取了圆形元素;而湖湾的整体外形又与水流的形态十分相似,从中提取了流动的概念,层层圆形与流动的线条相结合生成了整个展厅的空间。

从内侧看向入口 © 颜社视觉

入口处看向声创小剧场 © 颜社视觉
#新办公
杭州CycleCycle空间
BY 谜舍设计
经过6年的发展,CycleCycle已经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面包品牌,即从面包零售品牌升级为以面包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品牌。一个新的办公空间是品牌升级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新空间选址在杭州的艺术商业地标天目里。


© 北京锐景摄影
除了具有合理、高效等常规办公空间具有的特质外,谜舍希望CycleCycle的新办公空间还可以有机承载其品牌丰富的活动和不拘一格的工作方式,让陪伴着品牌的员工、客户、朋友在这个空间里积极沟通,共同生活和成长,仿佛一个CycleCycle的社区。

© 北京锐景摄影
CycleCycle空间整体被分为两大功能区域,以员工为主的Cycle Office和面向客户及友人为主的Cycle面包生活空间,两个区域分别有独立的入口,保证了彼此空间的互不干扰。同时,两个区域也并没有被生硬的彼此分割,谜舍设置了一个廊道空间“Cycle Gallery”将两个区域在内部连通了起来,保证了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两个区域之间沟通的灵活性。


© 北京锐景摄影
作为进入Cycle面包生活空间的第一空间序列,特殊的空间形式能激发访客对于空间的好奇心从而产生独特的空间体验。谜舍使用暖色的肌理涂料包裹了Cycle Gallery的表面,并融入了拱顶的造型语言,希望能创造出类似金贝尓美术馆一样有仪式感和沉浸感的古典空间氛围。



© 北京锐景摄影
由Cycle Gallery的弧形洞口穿入,便进入了Cycle面包生活空间的第二空间序列:可以体验面包手作课生活料理美学的Cycle Studio。这里是以沟通分享为主的“交流型空间”,谜舍将它设置在临窗的位置,借助天目里建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将自然光引入空间,并将木色与白色作为空间的主色系,创造出具有亲和力与温暖感的舒适空间。

© 北京锐景摄影
编辑 | Roy